為了緩和與公孫瓚的矛盾,他派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為勃海郡太守,想依靠公孫範與公孫瓚結盟。
不料公孫範一到勃海,接管兵權之後,就倒戈投降公孫瓚。並且協助公孫瓚,打敗了流竄至此的青徐黃巾,收編了不少的降軍。
公孫瓚大軍進駐界橋,並且任命張機的手下的大將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
又將自己的同窗劉備打發到了田楷手下,劉備在田楷手下,倒是屢立戰功,田楷十分青睞,任命劉備為平原國相。
四月,關東聯軍解散之後,袁紹終於可以一門心思地對付公孫瓚了。
很快,兩軍在界橋進行了第一次交鋒。公孫瓚出動了四萬大軍,其中中路為三萬步兵,左右兩翼各有五千騎兵。
袁紹則派大將麴義率領他部下的先登營精銳為先鋒,並且配備了上千支強弩。自己則率數萬步兵排列在後。
公孫瓚欺負袁紹兵少,又自覺自己的騎兵強大,便令騎兵發起衝鋒,進攻袁紹軍中路。
麴義的先登營精兵靜靜地趴在櫓盾之下,即使公孫瓚的上萬騎兵衝鋒之時,仍能保持冷靜。
等到幽州騎兵衝到很近的距離時,一齊跳出去近身肉搏。
同時上千張硬弩也在近距離攢射公孫瓚的騎兵。幽州騎兵突然遭遇意想不到的大忌,陷入混亂,烏桓騎兵帶頭逃跑。結果衝亂了本來還陣容嚴重的中路步兵。
麴義越戰越勇,竟然陣前斬殺了公孫瓚的大將嚴綱。
公孫瓚退到界橋,本打算固守於此,結果麴義追著幽州軍逃兵,追殺到此,再次打敗了公孫瓚的軍隊。
公孫瓚一直逃到薊縣,劉虞自始至終也沒有派出援軍幫助他,兩人的仇怨越結越深。
袁紹派兵追殺至幽州境內,卻被公孫瓚大敗於渡河之時。公孫瓚向乘勝追擊的時候,又中了田豐設下的陷阱,雙方暫時戰成了均勢。
曹操這段日子,也沒閒著,他東郡先後打敗了白波黃巾軍,於夫羅的殘部,甚至收編了於夫羅及其族人,袁紹推薦曹操擔任東郡太守,兩人成為暫時的盟友。
太行山中的黑山軍張燕與公孫瓚早已締結盟約,所以公孫瓚不敵袁紹之時,張燕派杜長等人率軍支援公孫瓚,也被袁紹擊敗,從此他們兩方也結下了仇怨。
關東聯軍解散之後,高順奉呂布軍令,開始出動幷州軍,緩慢而有效地收復被董卓佔領的地區。
首先是收復了河東郡全境,緊接著,于禁,張遼又先後擊敗了董卓的大將郭汜、張濟,佔領了河內郡。
河內太守王匡早就被董卓打得只剩孤家寡人了,幷州軍到來之際,王匡還比較識時務,拱手送上太守印綬,願意投降。
呂布也不殺他,把他打發去屯田了。
&nianchi)麴義(quyi)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