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他準備定都長川城,更名為神都,與大乾的龍城爭鋒,鎮南王宮更名為長樂宮。
其二,擴軍,繼續擴軍。
秦軍數量足夠龐大了,對抗東方六國搓搓有餘,奈何在大乾面前,仍猶如稚嫩的孩童,沒法相提並論。
大乾七皇子入主東宮,將來繼承皇位,若他成功剷除南唐,大乾,秦國必有大戰。
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安排。
再者,龍城遇刺後,他計劃組建效忠自己的情報刺客軍團,一來秘密剷除對抗秦國的人,二來加強秦國對其他諸侯國的瞭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
聽聞季玄陵的想法,群臣幾乎沒人反駁。
秦國要強大,的確該不斷調整,儘可能最佳化自身的實力。
見百官支援自己的改變,季玄陵繼續說:“大乾,大康,皆為存在數百年的帝國,他們有許多值得秦國值得學習地方。此次本王前去龍城,不單單向大乾皇帝賀壽,還摸清楚了大乾朝堂的狀況。
在龍城時,本王與賈愛卿商議過,準備效仿大乾,把秦國三公九卿制,改變為大乾的三省六部制。
此事本王思量良久,賈愛卿,張愛卿,已同意本王的提議,不知諸位愛卿有何想法?”
三公九卿之乃秦國的朝廷制度,其他諸侯國在崛起中,紛紛執行適合自己的制度。
早在百年前,大康與大乾紛紛採取三省六部制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比秦國的三公九卿制更先進。
一來,三省六部制清楚的標明官員的職責,二來,也是最關鍵的,季玄陵希望趁著秦國尚未強大時,直接加強自己的權力,免得諸多事宜,仍需召集百官商議。
此時他提出來,儘管是在與百官商議,不過按照他的性格,即使有官吏反駁,他照樣會強勢推行。
不過,畢竟在更換朝廷制度,乃國之大事,該聆聽百官的建議,查漏補缺,免得發生意外。
此言一出,朝堂裡的百官,一個個交頭接耳,彼此竊竊私語。
秦制推行多年,突然更改太輕率了。
必然是有人受益,有人損失。
稍之不慎,還損害秦國利益,造成秦國動盪。
此時,不少官吏不知道季玄陵如何安排。一個個非常的擔心。
他希望維護秦國利益之餘,不傷害自己的利益,生怕自己被消弱權力,遠離權力的核心。
一時,群臣紛紛表態,各抒己見,可惜沒有統一結果。
中午到日落,百官唇槍舌劍,在此事上耗費不少時間,漸漸分為兩個不同的觀點。
賈問道,張懿,徐聞達為首的官吏,支援季玄陵改變秦國現有的制度,積極效仿大乾,大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殷鴻等幾名秦國老臣,則支援秦國舊制,特別是殷鴻極度維護秦國舊制。
儘管他沒有直言不諱的說出來,但殿內的官吏非常清楚,殷鴻能擔任秦國太尉,皆因秦國奸臣當道,官吏青黃不接時,他恰好執掌大股秦國精銳,擁護季玄陵剷除佞臣。
從龍之功,蓋世功勳,故而身居高位。
近年來,除維護秦國朝廷穩定,協助王上排程糧草外,未領兵征戰,沒有多少功勳。
朝廷改制,他怕沒有資格繼續擔任太尉,甚至沒有資格出現在秦國權力的中心,故堅持維護秦國舊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