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再吐槽,嘴上仍舊得恭恭敬敬解答:“唯著諾也,古語應是之意。維唯之‘維’,乃學生家族排序,‘唯’應之速而無疑也。”
“嗯,的確應答如流。”
“是,因此外祖為學生取小字思思,謂之三思而後行也。”
一連出了十來條解釋經義的題目,內容涵蓋《說文》、《字林》、《論語》、《中庸》、《大學》裡的諸條名句。獨孤維唯一一應對。
王書齡一震衣袖,乾脆得轉身,“經義我順便考了,過關。”
書和經義原本也難以分開,學字的同時,通常是結合出處和經義一起講的。因此考書科,也就考了經義。
“下面考樂科,把樂器拿上來。”蘇文卿道,後一句是對獨孤維唯說的。
噹噹把包了一路的琵琶遞過去。
獨孤維唯隨意在椅上坐了,除錯幾下音,道:“彈什麼曲子?還是學生隨意?”
蘇文卿眼一瞪,“想得美!《胡笳十八拍》彈吧!”
獨孤維唯幽怨得看她一眼,這是故意的吧?她一個豆蔻少女,爹寵娘疼,長了十幾年就不知憂愁是什麼的主,讓她駕馭這首表現屈辱和哀慟的曲子,簡直是在難為人。
不過目前為止所考的各科其實都是在難為人。
誰讓她要讓人家開先例呢。
苦著臉醞釀了半晌情緒,仍是找不到半絲傷懷的感覺,暗道,罷了,按自己的想法來吧。
然後眾位六藝皆通的學者成功聽到了迄今為止最為歡快的《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烽火狼煙、民卒流亡、不得已拋家去國,在她手裡宛如約三五好友,三山五嶽暢遊。
第二拍朔風凜凜,原野蕭索中掙扎求存,被她彈得好似縱馬天涯,品味別樣人生。
第三拍、第四拍,大家不忍卒聽中終於蘇文卿忍不住單手一揮,“停!別彈了,別糟蹋了這首曲子。”
獨孤維唯訕笑得傻姑娘似得,內心吐槽,您老選這首曲子不就想聽這樣的效果麼。
“這樂科是算過呢還是不過呢?”徐照秋忍笑道。
“平心而論,琴為心聲,她小小年紀,閱歷如白紙,的確難以彈出曲中拋家去國的無奈悲愴。有些文不對題是沒錯,但拋開這個,我們得承認,技法是熟練的,情感是飽滿的,只不過限於人生經歷,難以體會曲中的悲傷而已。”虞濟斐急忙辯解道。
好不容易遇到百年難遇的奇才,他還打算問問那些鬼畫符是什麼呢,可別給嚇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