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次攜帶的一百二十九名司農,皆為商洛學宮的精英,都已修出純元土。」
「另有七十艘溫華樓船待命,裡面有各類治災的神奇植物。」
「我已經規劃好了四種方案,但缺人手。此時當集結所有司農、機關師,各類物資,來栽種這些防治災害的植物。」
「元侯以為如何?’」
這就是本我派和天時派的矛盾。
就算今天來的不是司馬雲海和龐先雲,只要是不同派系,那就會產生分歧。
若是單請一方人馬來,都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趙興現在也不能讓哪一方離開,首先他沒這個權利,其次就算有,他也不能這麼幹。
但這個時候,趙興要考慮的,還是要先拿到主動權。
因為龐先雲和司馬雲海,都沒打算聽趙興的,只是讓天河府的人配合他們。
這怎麼行呢?
那不是倒反天罡了嗎?
趙老爺豈是久居於人下的主?
不過司馬雲海和龐元稹,都是法、理皆通的人,想要獲得主動權,還真不容易。
趙興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他首先看完了司馬雲海提出的治理方案,隨後稱讚道:「老師不愧為當世大家,這份治理方案,綜合了《天元紀大論》、《五行逐月取用》、《陰陽物候經·復位篇》《吳紀天時四周均衡法》等經典,其治理方案簡潔明瞭,可讓各府、
郡縣的司農監奉為圭泉。」
司馬雲海被趙興一通吹捧,心中十分受用,因為趙興不是瞎幾把誇,而是看出來了這些方案依據是從哪裡來的。
但他嘴上卻是說道:「你莫要如此吹捧,天時派有諸多經典可據,我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你既也看得出來方案得當,那就著手實施吧。’」
趙興道:「老師莫急,我學問淺薄,對這些方案還有些不明瞭,還請老師教我,我好傳達給下面的官員。」
也不差這一時半會,更何況要是下面的人執行不到位,那也是浪費時間,所以讓中層的司農搞懂,是很有必要的。
司馬雲海點了點頭:「你又何不解之處?且問吧。’
趙興將其中一份卷宗抽出來,飛到空中展開,隨後又指著【明月府微縮天時圖】。
「老師請看,這是涿郡。」
「從三月十六日起,明月府涿郡的司農官施展節氣令,只要一撤銷法術,三氣就會在三個時辰後,又重歸於混亂。」
「眼下不過三月十九,涿郡送上來的溫華瓶計量結果,卻已過四刻七(三月氣溫超過四十七度)。」
「而且每施展一次春分節氣令用來歸正,待重歸混亂之後,就會使得下一次施展春風節氣令的效果大大降低,無法歸正。’
「請問老師,這該怎麼解決?」
司馬雲海仔細檢視【明月天時圖】,又翻了翻卷宗,頓時道:
「這是‘三氣混亂、陰陽失衡’情況導致。」
「老師,是哪三氣?」」
「朝旦之氣、正陽之氣、天之氣,此三氣混亂,導致之氣、地之氣不足,不斷的往下壓制。」
「陽明燥金,少陰畏火、風、火、陽、迴圈助長,春分節氣令,亦難以均衡陰陽也。」」
「法術施展若找不到關鍵節點,如添油滅火,使得三氣升騰,三氣運轉的干支方位,不斷改變。」
「當以大寒相火,厥陰風木,施天火,燒涿郡之林,再削涿郡三山,使得三氣通往旁邊四郡擴散,降低強度,均攤治理。」」
司馬雲海不愧是高手,他得到這些資料不過是兩天時間,卻很快就分析出了癥結,並給出了相應的天時派治理方法。
但趙興很快就找到了解決方案中的弊端「老師是否忽略了地脈遷移?若毀山燒林,釋放三氣往臨郡衝擊,恐百姓承受不住。」」
「本來只是涿郡受災,現在卻要讓其餘四郡跟著受災,還要燒林削山,百姓難免有怨言。」
司馬雲海眉頭一皺:「移民進城,又不會傷到人畜,何怨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