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白天有事出了趟門,碼字晚了,莫慌,今晚還有)
“太后安歇了麼?”
攝政王對身邊的一個太監問道。
“回王上的話,太后已經安歇了,先前派人來問王上今晚喝了幾碗粥,奴才見王上和孟大人在下棋,就自作主張地讓粥多熬了會兒。”
攝政王點點頭,對孟壽道:
“愛卿陪朕進點兒吧。”
“謝主隆恩。”
粥,上來了。
不是白粥,而是加了一些配料進去,烹煮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很香也很鮮美。
喝粥養身養胃,其實是不錯的,但粥和粥,是不同的。
棋盤撤下去後,
君臣二人就著先前下棋的石桌慢慢地吃著。
“以後,再想安生地吃粥,可就難嘍。”
“是王上您想過這苦日子的。”
“嗨,還不是因為原本的安生日子過不下去了不是?”
“臣,不這般覺得,臣以為,就是清淡白粥配小鹹菜,也能吃得可口。而粥好喝不好喝,關鍵在於這筷子,這碗,這碟,是不是自家的。
臣在楚地一直有幾畝田,陳家代為照料,每年出產,也都記在臣老宅賬上,臣以前在穎都修史時,經常能吃到自家田裡種出來的小米;
臣在晉地,臣在乾國,臣在燕國時,家裡也有一老僕,每年都帶一袋家裡的米給臣送來。
他年紀大了,送不到了,就讓他兒子送,現在,是他孫子在給臣每年送了。
說是什麼鄉愁加進了碗裡,那是虛的;
說白了,
還是自家田裡所產的米,熬粥才香,香得踏實。”
“愛卿這話說得,倒是熨貼,讓朕心裡舒服多了。”
“文過飾非,春秋筆法,本就是史官嘴上不要但卻是最拿手的活兒。”
“哈哈哈哈。”
攝政王發出了大笑。
少頃,
攝政王攪動著手中的小勺,
道;
“將那些,都打爛了,朕就能著手,去做自己的碗筷了。”
“臣修史以來,看得最多的,是國勢傾頹之下的得過且過,上位者總有千萬種理由為自己開脫,開口閉口循序漸進,提筆研磨治大國如烹小鮮;
他們看重的,是精妙的瓷器,彷彿寶貝得不得了,動輒天下蒼生為念;
但臣又看到的是,那些人口口聲聲精美得不得輕動的罈罈罐罐,在打碎了一地後,往往繼任者又能很快地給收攏起來。
這天下,真有那麼精貴麼?
臣覺得,不見得。
他們精貴的,不是這天下,而是………”
攝政王開口接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