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侯爺抱著天子劍,
坐在貔貅背上,
無奈,
那是必然的。
面對著一支,對自己極為尊崇也對自己極為客氣卻根本不會聽自己的調令的兵馬,嗯,偏偏自個兒還是名義上他們的“主帥”;
更偏偏此時,燕京城內,還在發生著一場大變。
不習慣,真的不習慣;
自打從虎頭城調到翠柳堡,這五年來,大燕的每場風雲,他鄭凡基本都參與了,也算是這些年大燕發展脈絡的一個見證者。
奪嫡這場戲碼,他自入京後,也跟了九十九步,但卻在臨門一腳時,被踹了出去,兜在了這裡。
見證不了了,真是一種遺憾。
而造成這一切的,則是那位皇帝,他的手,早早地撥弄好了這一切,“無關人等”,在這件事上,無法起到什麼真正關鍵的作用。
奪嫡,
是天子家事,
是需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當然,著重要給那兩位王爺一個交代;
只是,真正發生時,外人,就別進來湊這個熱鬧了。
鄭侯爺心裡,是有些焦急的。
和老田吃火鍋時,老田說過,其實誰當了新君,對你平西侯而言,都差不離;
而瞎子則提過一句,姬老六要是當上新君,可能對咱們更不好,因為以前覺得姬老六吃玉米麵兒時很萌,
但“萌”的根本原因在於,他一直被燕皇打壓著無法伸手觸及到真正的權力核心,確切地說,是一國真正的權柄,而一旦他坐上那個位置,繼承了燕皇的一切,那麼,這個對手在出招上必然會更有針對性;
誠然,瞎子是一直將“造反”作為前提的。
其實,這個鄭凡也清楚,但哪怕撇開二人的交易不談,情感傾向上,他還是稍稍希望姬老六最後能笑到最後。
想當年在鎮北侯府門口,一個是逍遙荒唐王爺,一個是雜牌護商校尉;
現如今,
一個封侯,另一個要是能坐上皇位,回味人生時,似乎能給出一個圓,拋開個人利益角度不談,其實挺美好的。
至於其他,以後再說吧。
等待,
等待,
然後,
離鐘響起。
離鍾九響之後,
士卒們全部跪伏下來,開始哭泣。
鄭侯爺也從貔貅身上下來,抱著天子劍,跪在了地上。
以前有些事兒,無法明瞭,確切地說,不到今天,你是看不真切的。
那就是燕皇,他在軍中的威望。
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一個銳意開拓進取的皇帝,他必然是受士卒所擁戴的。
就是靖南軍,忠誠於老田,就是老田下令造反也會跟著一起打這燕京,但當他們得知燕皇駕崩時,會不會傷心,會不會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