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名很晚,但和司徒雷卻在最恰好的時候碰上了;
從司徒雷的潛府再到鎮南關,他一步步輔佐著司徒雷成就一代帝業。
事實上,
鄭凡當年身為軍中當事人,雖然在那一場三國之戰中,他是南下乾國而非攻入晉地,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燕國高層或者叫老田,對司徒家和對赫連、聞人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赫連家和聞人家,
那是真的瞧不上;
他們既然還敢主動挑釁,
行,
那就直接把你們往死裡打,往死裡滅!
而對司徒家,
你可以理解成當時大燕經過了一場大戰,損耗很大,需要緩一緩,但這在聯想到日後的伐楚,是在何等國困民乏的情況下強行催動的,就可以得知,燕國的高層,在那時,是真的不認為自己打不下去了的。
純粹是因為,司徒家在司徒雷的帶領下,和三晉的另外兩家,不一樣。
想攜踏滅兩晉的餘威,一舉順勢滅掉司徒家,難度會很大。
說到底,
能讓對手看得起的,唯有你自己的實力。
且之後的幾場大戰,穎都這塊區域,為大燕軍隊後勤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支援,這是……底蘊。
孫有道當年,是幫司徒雷建立了一個史上最強大的“成國”。
只可惜,
它崩塌得太過突然。
造化弄人,天意如此。
只是,這些並不是鄭凡惜英雄的地方,畢竟,他楚國柱國都間接或直接砍了兩個了,所謂的國之柱石,見得久了,殺得多了,也就沒什麼稀奇感了。
孫有道的退下,那種真的是揮揮衣袖,放下執念,選擇最為理智的結局,選擇問心無愧的落幕,才是鄭凡最欣賞也是最有共鳴的。
一定程度上,還真是契合了鄭侯爺那種大不了日子不過了揮霍乾淨家當後開客棧去的想法。
人這輩子啊,
曾拿得越多,
最後,
想放下時,就越難。
少頃,
外頭又傳來了哭喊聲。
一個下人端著酒壺和酒杯進來,眼眶泛紅,強忍著哭意。
“怎麼了?”鄭凡問道。
孫良呢?
“回侯爺的話,老夫人追著老爺走了,少爺去看老夫人了。”
老夫人,也就是孫有道的那名老妾。
孫有道走了,
她在幫孫有道打理好遺體後,也吞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