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酸吶!
等克服這股子酸勁之後,
瞎子回答道:
“植樹節。”
……
上京城北,
一塊場地,被清理了出來。
大燕攝政王,在一眾將領、親衛以及乾人大臣勳貴和百姓的圍觀之下;
拿起鏟子,
在已經挖好了的樹坑裡,又象徵性地挖了兩鏟子。
隨後,
伸手接過一棵移運過來的小柳樹,安置了進去。
最後,
又拿起鏟子,象徵性地回了兩鏟子土;
身邊錦衣親衛快速上前,將土填好。
一棵新柳,在此紮根。
王爺拍了拍手,
往後退了兩步,
看看這棵柳樹,
又看看不遠處高聳的上京城牆,
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一百多年前,
初代鎮北侯大破五十萬乾國北伐大軍,於邊境處,插下一根柳枝。
寓意這柳枝出翠時,他已率大燕鐵騎,踏破上京,報了乾人背義偷襲之仇!
只可惜造化弄人,因為北方戰事緊急,燕國無法再從和蠻人決戰的前線給初代鎮北侯調撥更多兵馬。
初代鎮北侯只得率軍踏破乾國北方三郡吸納人口財富回國,後來,又為了制衡考慮,身為南人的初代鎮北侯受封於北,終生無法完成自己南下破乾的夙願。
而在一百多年後,
大燕攝政王在上京城邊,
種下一棵柳樹,命一隊士卒,日夜輪班看護不得損壞。
同時,
在柳樹旁立碑,
碑上刻詩:揚鞭策馬逐銀浪,清溜迢遞看桃花。
這句詩描繪的就是初代鎮北侯大破乾軍時的場景,也是銀浪郡名字的由來。
讓人驚訝的是,
碑文下方的落款,
並非是大燕攝政王,
而是:
銀浪郡翠柳堡守備——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