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人比江南乾人大族與官員更清楚,乾江水道對於整個大乾的重要意義,這幾乎是掐住了乾國的脖子。
為此,
趙元年這位官家,還領著麾下臣子們,前往靜海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行了一場祭天儀式。
官家先祭拜上天,
隨後再祭拜祖先;
官家和臣子們哭喊著,老天開眼,終於將這江山社稷,從亂臣賊子的手中又搶奪了回來,大乾得以正本清源。
當然,至於地下的祖先們到底是何等想法……活人,向來是不在意的。
而且,祭天大典之後,趙元年這位官家還御筆親封這座山,也叫“泰山”,仿攝政王舊事嘛。
後經身邊一位江南大儒的提醒,擔心恐會有要與攝政王爺別苗頭的意思,又新增了兩筆,
叫
“泰二山”。
……
“泰二山,什麼鬼。”
王爺看著手中的摺子,也是一陣無語。
瞎子笑著道:“也就馬屁拍得生硬了點兒,但這也是藝術啊,生硬的馬屁,看起來滑稽,有時卻又能更有效果。”
靜海之戰,已經過去了一段日子。
趙元年可以帶著他那已經龐大起來的草臺班子瞎搞來瞎搞去,
但其他人,可沒這等閒工夫。
謝渚陽留下兵馬給他兒子,自己先回了楚南,著手正式與楚國朝廷割裂。
造劍師也帶著王爺對獨孤氏甚至是對大楚貴族體系的承諾,回到了楚國;
有謝氏在楚南做屏障,又有獨孤氏為首的地方實權派系開始踏上第二條船,哪怕現在鄭凡無法抽出手來去找自家那位大舅哥算賬,但自家大舅哥現在也沒能力再折騰出什麼花樣來了,怕是真得要面對樹倒猢猻散的局面。
至於江南,也就是更向西的位置,金術可向西一路追逐乾國的潰軍,一大批江南城鎮傳檄而定。
不過金術可到底是沉穩的帥才,並未貪功一味地冒進,在給靜海的那座乾人偽朝廷拓寬了一大片安全區域後,就立下不進了,全當是撐場子的打手。
這在燕軍其他兵馬大舉北上留守江南的兵力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極大地保障偽朝的生存空間與局面平穩。
其他方面,
梁程那一路配合著吳家水師,沿著乾江一路向北再轉西,兵鋒已經進逼乾國京畿之地了,但並未選擇繼續深入,而是把自己當做一把刀,就在乾人上京頭頂上懸著。
“那倆臭小子,倒是真玩兒瘋了。”
鄭凡桌上放著的,總共有四封摺子。
第一封是關於“泰二山”的,不提;
第二封,則是關於天天與鄭蠻的。
陳仙霸、天天與鄭蠻,各領一路兵馬,起初都是按照鄭凡的軍令,向西北方向打去,本意是在它乾國肚子裡,來一場大鬧天宮。
但這仨臭小子,這次像是徹底開了光,亦或者是江南之動盪局面,已經波及了大半個乾國,這種時局之下,誰都覺得天已經塌了,抵抗意志就更加的薄弱。
結果,他們仨居然越打越勇,越打越激進,一邊打一邊接受地方乾軍的投降,一個個的麾下乾奸部隊比本部兵馬都多了。
天天與鄭蠻合併在一起的這一路,打穿了三個郡,一路打到了西山郡,也就是西軍的老家所在地,結果在那裡,碰到了硬骨頭,畢竟西軍主力雖然早就不在那裡了,但民風彪悍的傳統還在,幾路民間義軍以及幾個西軍老歸鄉養老的老軍門組織起了兵馬,如果不是指揮上不統一出了問題,差點把天天和鄭蠻給包了餃子。
“劫後餘生”的天天與鄭蠻,終於停止了冒進,開始據守據點進行拉扯與僵持。
但他們卻傳來了一封摺子,前線戰況只講了很小篇幅,主要想請示的,是北羌諸部開始主動地向這邊示好。
眼瞅著乾人要不行了,北羌人準備換主子了,當然,也是有仗著時局混亂,趁勢而起的意思。
陳仙霸上的那道摺子,
則簡單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