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子不會像今日這樣,在我面前,橫刀立馬。”謝玉安很認真地說道,“我認這黑龍旗下的大勢,自今夜起已無法逆擋。
可既然要跪,
為何不選一個讓自己跪得服氣與舒心的?”
“很好。”
瞎子點了點頭,很滿意謝玉安的“乖巧”。
“所以,有這個機會麼?”謝玉安問道。
“以後的事兒,誰又知道呢,但正因為不知道,所以要做更多的準備。”
“明白了。”
……
當梁程胯下貔獸的蹄子,邁過那條乾楚邊境的山脈時,其實,就已經註定了這場……關係到燕乾格局乃至於是整個諸夏最終格局戰事的結果。
黑色的洪流,如同洩洪一般,沖垮了乾軍。
乾人的潰敗,無法避免,大潰敗所帶來的大恐懼,讓小半個江南,在接下來的月餘時間裡,幾乎望風而降。
當燕軍騎士從城池下面策馬而過時,原本擔負其他任務,或搜查、或追逐、或打探等任務的他們,硬是被裡頭的乾人開啟了城門,恨不得將他們圍困阻截住,然後趕不及地向其投誠。
可以說,燕軍追擊乾軍潰軍到哪裡,接受投降就接到了哪裡,很多情況下,燕軍連多餘的兵力去接收城池都做不到,只能讓他們先換旗,再選派城內的官員代表去靜海城參見官家……更重要的,是參拜王爺。
偽朝廷立起來的好處,就在這裡,大廈將傾時,它給了投降主義者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
只要一心安,就捨不得死;
當然也可以說成捨不得死,而刻意地給自己找一個心安。
大差不差,
原本靜海城外行宮裡,經歷了幾次波折被大清洗得很是冷清的“朝堂”,在乾軍的一場大潰敗後,沒多久就又變回了:
“眾正盈朝”。
軍事,肯定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足以讓絕大部分的問題直接消失。
這場已經被人稱為“靜海之戰”的大戰役,雙方動用兵力之規模,其實比以前的幾次國戰,要小很多。
燕軍動用之兵力,
就算是把一開始的聯軍後來反水再後來又反回去的楚皇族禁軍以及吳家水師也一併算進去,
也就二十萬的規模。
乾軍要是算上江南戰鬥力拉胯的郡兵在內的話,則倍之還多,可所謂的中興四大將的嫡系部下,合算起來,也就二十多萬的樣子。
故而,真論規模;
無論是十餘年前南北二王開晉之戰,數十萬燕軍鐵騎與數十萬三晉騎士的大會戰;
還是第一次燕楚國戰,雙方總兵力過百萬圍繞著鎮南關沿線互相煎熬;
眼前這一場,還真無法在規模上排到前頭去,可問題就在於,這一戰,直接打沒了乾人這十餘年來臥薪嚐膽的成果。
不同於當年,北方被燕軍打進來就打進來了,三邊只要還在,燕軍打進來了就還得再退回去,然後而已依靠江南輸血,重新將北方再立起來。
現在的問題是,江南半壁,都已經或被動或主動的淪喪,乾軍的野戰精銳死傷殆盡。
地基都被人挖了,
你還能怎麼繼續重蓋房子?
吳家水師逆流北上,這次不敢再觀望風向,直接下了血本,主動找乾國水師交手;
然後,吳家水師被擊敗。
但同時梁程親領一部兵馬,瞅準了機會,在宜山水寨處,一舉焚燬了剛擊退吳家水師回寨休整的乾國水師戰船。
吳家水師重整旗鼓,繼續北上,配合著燕軍,完全遏制住了乾江水道,等同是掐斷了江南地區與上京以及整個乾國以北的連繫。
這一戰報傳回靜海城,
引起了新朝廷上下的一片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