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的訊息,其實很早就下來了,畢竟奉新城和前線之間的聯絡基本每天都不會斷的,但陣亡士卒的統計有著一定的滯後性,需要經過兩輪以上的統計才能確認發回,同時在統計之前,軍隊還還有駐防安寨等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
大妞抿了抿嘴唇,看著自己弟弟,道:
“阿弟,怎麼辦?”
今兒個來廟裡的,都是家裡有陣亡士卒的奉新城地界百姓,算是提前上香的,而真正的大操辦,按照晉東的習俗,每逢大戰之後,都會集體舉行封葬儀式。
“我覺得攔著他們,不太好。”鄭霖說道。
“嗯,我也這般覺的,不過,既然來都來了……”
“阿姊你決定吧。”
“阿弟乖。”
“世子殿下、公主殿下駕到!!!”
其實,廟外的百姓們早就猜到是王府裡的人來了。
因為這座葫蘆廟,也就只有王府的人來,才會有士卒清場維持秩序,其他的,甭管多大的官兒,都沒這個資格。
只不過,在聽到是世子殿下與公主殿下來了後,百姓們眼裡都露出了激動之色。
在晉東,王爺就是“皇帝”,世子,就是太子。
“拜見世子殿下千歲,拜見公主殿下千歲!”
所有人都跪伏下來。
大妞和鄭霖並排走著,走到廟門口,大妞停下了,吩咐身邊人,去取來了香燭。
隨後,
世子殿下與公主殿下,站在廟門的右側,手裡拿著香。
待得下令甲士們解除清場放人進來後,凡是披白的人,都能從世子或者公主手中接過來三根清香。
在這個時代,這是天大的禮遇;
很多人眼裡噙著淚,接過清香,再進入廟裡插入香爐,完成上香;
因為進去時,得排著隊,不能耽擱後頭人,所以進香完成後,百姓們在從大門另一側出來後,會跪伏下來對著那兩個尊貴的身影磕頭行禮。
哭,還是要哭的,悲傷,還是悲傷的。
但晉東百姓,尤其是標戶,對於戰死這件事,本就有著一種超越於其他地方人的灑脫。
因為晉東這塊地盤,就是廝殺拼打下來的,在諸夏其他地方人眼裡,燕人尚武,故而稱之為蠻子,那晉東這塊近乎完全由外來者在王爺帶領下從白地重新建立起來的地方,它的尚武之風,可謂大燕之最。
另外,戰死者的撫卹與安排,晉東早就有極為成熟的一套體系,一家人也不用為之後的生計擔憂。
故而,那三根香在經過兩位小貴人之手後,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籠統一點講,大概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吧。
晉東的百姓不害怕死人,沒仗打,他們反而不習慣,戰爭,本就該是他們,尤其是標戶生活的一部分。
不少老人帶著孩子前來上香的,一邊抹著淚一邊示意孫子跟著自己一起磕頭。
所言所語,也就那麼兩三句,單調卻又格外質樸;
大概就是,孩子,你爹是追隨王爺打仗戰死的,不孬;你以後長大了,就跟著小王爺一起打仗,也不能孬。
因為人數很多,所以這種進香,從正午持續到了黃昏。
結束後,
葫蘆廟關了門。
大妞大聲喊著餓,了凡和尚親自端來了齋飯,一大碗白米飯,上面蓋著綠菜葉。
大妞拿筷子一撥,發現裡頭蓋著紅燒肉、獅子頭以及雞丁;
她抬頭看向了凡和尚,了凡和尚也微微一笑。
大妞吃得很急,真餓了的時候,吃啥已經不在乎了,都會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