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家,免禮平身。”
姬成玦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跪伏著的朝臣。
有兩個人,還站著;
一個是乾國使臣,一個,是楚國使臣。
晉國被滅後,昔日的諸夏四大國變成了三大國;
眼下,在大燕的朝堂上,其他小國家的使臣早就跪伏了下來,也就只有乾國使臣和楚國使臣,還能以拜禮來維繫住國家的體面。
只不過,眾人皆跪我獨立,以皇帝的角度來看,就顯得有些過於刺眼了。
但姬成玦並不會因為這個而生氣,皇帝嘛,海納百川的氣量還是有的。
眾臣起身;
今日朝會,是大朝會,參與的臣子很多,其中一個主題就是諸多國使要在明日啟程歸國,算是做一個告別。
國與國之間,一般都會設有外交人員,鴻臚寺就是專門安排這個的,但真正有級別的使臣也就是代表各自君主的欽差,不會常駐,絕大部分時候每年會來一次,停留一到兩個月,有其他大事發生的話,才會加派欽差人數和延長時間。
小國使臣們開始上前一個個的說話,大意差不多就是感謝燕國和大燕皇帝陛下的款待,願我國與大燕友誼長存云云。
等小國使臣們講完後,
乾國使臣先行向前一步;
在乾國,無論什麼時候出使燕國,都是一筆不菲的政治資歷,畢竟出使的是虎狼之燕嘛,回去後,再請人吹捧吹捧,演繹演繹,使團裡再安排幾個好事人編個故事,什麼臨危不亂,往大殿上一站,浩然正氣直接把燕皇震懾住等等;
類似的故事,很多。
畢竟,百年來,乾國在戰場上,沒怎麼贏過,但在故事裡,卻從未輸過。
乾國仁宗皇帝時期最著名的“眾正盈朝”,其中大部分相公都曾出使過燕國,靠此狠狠地刷了聲望。
“大燕皇帝陛下,本使有一件事不明,請大燕皇帝陛下賜教。”
皇帝沒回應。
乾國使臣繼續道:
“本使聽聞,燕國境內這兩個月,似乎有較為密集的兵馬糧草調動,敢問大燕皇帝陛下,燕國,意欲何為?
如今,
我大乾與燕國、楚國,已經止戈熄火五年,各國百姓,好不容易得有喘息之機;
燕國,
是又想要再行舊事,撕毀盟約了麼?”
乾國使臣的問話,可謂無理至極。
他也已經做好了準備,等大殿上蹦出幾個燕國大臣來呵斥自己“大膽”“狂妄”,
然後自己再借坡下驢告個罪,
這樣,又能把“質問”講出來,又能保證自己安全。
然而,
讓這位燕國使臣有些詫異的是,
大殿上,極為安靜。
兩列所站的燕國文武們,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呵斥自己;
現如今,燕國正常的朝會流程因內閣制度的出現,有了巨大的變化,為了增加效率,內閣會事先收集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