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存在,喝口水,說不得都蘊藏著某種道念天機,且早就掙脫了世俗的枷鎖,心境趨於古樸。
他好奇的,是發覺了這“無根之靈”;
在參悟天道時,天道,其實也在“參悟”著你,其人之思維,慢慢地已經脫離了尋常之範疇;
天道所不解的存在,他也不解,天道想找尋的存在,他也想找尋;
當年鄭凡覺得練刀太累,武夫之路太苦,有些眼熱靖南王爺的“方術”,且這種仙氣兒飄飄神乎其神的感覺,也挺符合審美;
而靖南王爺的回覆,很簡單,他只是略通,沒法教。
正如後來問詢的練刀一樣,
這練刀,
還需要教?
倒不是老田對鄭凡敝帚自珍,田無鏡對鄭凡,那可真是近乎有求必應的;
可偏偏,修煉一途上,真沒法子去傳授和顛簸。
因為他就真的是,
這樣一下,
再那樣一來,
就好了;
彼時鄭凡臉皮還很厚,就說,自己也想略通一點點。
田無鏡反問:知道為何本王只是略通?
鄭凡本想回答:是王爺您習慣性地謙虛。
結果老田先一步說出了答案:
略通一點就可以了,全通了,就沒了。
可能,
那時的老田並不認為鄭凡能懂這句話裡的含意;
可偏偏,鄭凡懂了。
這不奇怪,平西王爺的理論知識,那是相當的豐富,否則劍聖在其身邊,也不可能頻頻頓悟。
眼下這個道人,
其實已經有這種徵兆了。
他很清晰地清楚,這裡是什麼地方,他也很明白,自己一個方外之人,身處於大軍環繞的奉新城之中,到底意味著怎樣的危險;
他能面對老和尚,直言不諱地說自己不敢去找那位平西王。
畢竟,
和劍客、武夫等不同的是,方外之人的品級,和其俗世中的戰力,是不相稱的。
可他依舊忍不住,想探尋。
這種好奇,來自其心底,同樣,也來自冥冥之中的……天意。
然而,
他沒意識到一件事,
那就是先前在葫蘆廟裡,老和尚其實已經暗示出了答案在孩子的親爹身上。
但道人愣是沒往那邊去想,
無根之靈多難得,憑空出現,不帶因果糾葛。
他就是沒料到,這麼難得的一個無根之靈,單純地只是因為孩子他爹,不是這世上的土著。
“天隨我意,靈眼頓開!”
道人閉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