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實並不是這樣,但真正在意事實的人,永遠都是少數。
所以,吳三桂明明做了很多罪大惡極之事,但人們對他的觀感,並沒有那麼的極端惡劣。
所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甚至時間久了後,還能品出一些豪邁灑脫味兒來了。
最後,
瞎子感慨,
可惜了,
能想到這一出,
這孩子真的是屈氏麒麟種子啊,
可惜碰上了主上,
可惜,
碰上了咱們。
……
屈培駱親筆寫的信,派人送去了南方的獨孤家大營。
接下來的兩日,獨孤家大軍果然停駐在那裡,按兵不動了,未曾繼續前壓,甚至,除了哨騎偶爾自城牆下刮過,大軍的身影並未真的開赴到城下。
與此同時,範城內的守軍開始進行最後的守城準備,城外林子的砍伐焚燒,城內各項物資的收集規整。
兩日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畢竟這是白白過去的兩日,對於打定決心固守待援的範城人而言,這就是白賺的。
而北面的年大將軍,一邊似乎是在整頓自己聚集起來的烏合之眾,一邊也是在等待著南面獨孤家的正式攻城。
南北夾擊,得一起來,才能真的一舉摧毀範城守軍的軍心。
但因為南面獨孤家的停滯,使得年大將軍那裡也不得不停頓下來。
以範城為圓心,方圓這一大塊區域,明明三方早就磨刀霍霍了,卻度過了這段時日的平靜。
到了第三日,見範城遲遲沒動靜,獨孤家大軍開始動了。
屈培駱又派人傳信,說要會面獨孤家老家主。
那邊,
同意了。
兩軍對壘,主將軍前會晤,本是傳承於大夏,甚至在更早年間就有的一種軍事禮儀。
在大夏的史書記載裡,就不止一次地出現過大夏將領和蠻人、野人亦或者是山越人軍前會晤的記載。
只不過,這項禮儀在近期,被一位姓鄭的侯爺,給玩兒壞了。
當年雪海關下,留下了一個江湖傳頌的故事,那就是劍聖一劍破千騎。
那麼,劍聖為何要出城呢?
因為當時的鄭侯爺要和野人大將格里木軍前會晤。
讓當世劍聖,偽裝成執旗手陪著自己去軍前會晤,這一招,是否是後無來者不清楚,但的確是前無古人了。
只不過,一是因為劍聖個人的光彩,實在是過於絢麗;
二則是在諸夏“嚴重種族歧視”的背景下,對野人不講禮儀,這不是應該的麼?
和禽獸和畜生講什麼禮儀,他們配麼?
再加上這場戰爭戰果的空前,種種光芒之下,鄭侯爺的這點個人操守上的小瑕疵,就被直接掩蓋了。
其實,當時野人大將格里木也沒想過講規矩,因為雪海關上升起的黑龍旗幟讓他和麾下兵馬早就慌了神,他也請了一個接引者高手偽裝成了自己的執旗手;
大家都沒想著講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