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氏老族長緩緩起身,後退;
所有貴族一齊起身,面向攝政王,在景氏老族長的帶領下,行三跪九叩之禮。
景氏在楚國一直負責文教一事,最早,在初代楚侯身邊時,景氏就負責祭祀和禮儀了,相傳,景氏的祖輩,曾在大夏朝禮部任職。
大禮結束,
諸位貴族重新落座,等待攝政王開口。
攝政王伸手,對身側招了招,數名宦官捧著龍袍和通天冠以及一應屬於帝王的配飾,放置於位置中央,隨即安靜地退下。
諸多貴族面面相覷,這是哪一齣?
雖說都知道攝政王登基是遲早的事,但今日的大儀,不應該是商討燕人伐楚的對策麼?
怎麼龍袍通天冠這些帝王行頭給擺上來了?
景氏老族長和獨孤老族長對視了一眼,前者向後者投去了問詢的目光,因為他知道,獨孤家的造劍師,和攝政王關係很好。
獨孤老族長微微搖頭,示意他不清楚情況。
景氏老族長則在心裡尋思起來:
楚國民間向來有沖喜的傳統,且若是遇到戰事,男子入伍時身上若有婚約,按照風俗,會提前完婚,一是代表忠貞,二也是一種祝福。
難不成,
攝政王想要在大戰開始前,沖沖喜?
那自己,
該不該勸諫一下呢?
其實,朝堂上的事兒,和販夫走卒的事兒,也沒什麼區別。
大貴族有封地,有人口,商販有一點本錢也有一批貨;
大貴族需要和其他貴族搞好關係,時機合適時,也會打壓吞併他;商販需要和同行搞好關係,時機合適時也會落井下石。
大貴族需要討好皇帝,因為楚國皇室,依舊掌握著大楚最為強大的力量;商販則需要討好坊市的官吏。
所以,在這個時候,景氏老族長開始思索是不是要順水推舟一番,也就毫不奇怪了。
但攝政王只是伸手指了指中間地上擺放著的龍袍和通天冠,
很隨意,
眼裡,
還帶著一抹嫌棄,
開口道;
“這個,你們誰要?”
一時間,
所有貴族再度起身,齊齊跪伏下去:
“臣等萬死。”
“臣等有罪。”
雖然不知道攝政王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朝堂上,自然有朝堂的禮儀和規矩,比如在這個時候,先認罪擺個態度,是沒錯的。
攝政王沒讓他們急著平身,
而是搖搖頭,
道:
“燕人要來了,這次,看比年初那會兒燕人那位南侯,來得陣勢要更大數倍;
你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