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遵命!”
“餘下都有,隨本伯去軍械庫!”
軍械庫裡儲藏著大量軍械,若是被叛軍得到開啟,很可能造成軍械大量流失,當然,叛軍也不可能迅速就靠著這些軍械武裝出多少人馬,事實上那些未經訓練的城內百姓就算拿著刀槍弓弩,他們的威脅也並不大,只不過為了避免日後的麻煩,還是應該提前掐滅才是。
接下來,鄭伯爺率領一眾甲士直赴軍械庫。
軍械庫那邊還在廝殺著,原本駐守軍械庫計程車卒因為巡城司那位周防務忽然率自己麾下發動了偷襲,導致軍械庫守卒大亂,但好在軍械庫的設計本就針對了這一點,所以剩下的守卒馬上開始關閉各重鎖門,成功阻滯住了周仁及其麾下的突破,等來了先前高毅接到訊息後就即刻派出的一隊援兵,眼下,軍械庫的戰局分為兩處,一處是在內部,一處則是在外面街道。
無論是鄭伯爺親率的三百親衛還是先前調進來的靖南軍,都是絕對的精銳,也是沙場老手,他們真正的優秀之處不是在於軍械的精良與否亦或者是個人武勇如何,
當然,這兩者自是不會差;
但真正的最大長處,是這種疆場宿卒更懂得在廝殺混亂的局面中去保持穩定。
比如街道上正在和叛軍廝殺的這支靖南軍,作為第一批增援的部隊,他們在面對周仁以及附近各路趕來的叛逆從屬時,沒有選擇冒進,而是以結陣的方式,仗著街道並不算寬闊的地形開始層層退守,而每當叛軍覺得要擊退他們從而準備殺入內部去開啟軍械庫時,這支兵馬又當即開始壓上,給叛軍持續施加壓力,阻止叛軍達成目的。
跟隨在鄭伯爺身邊的野人王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豔羨地舔著舌頭。
大燕之強,強就強在這裡啊。
這種兵員素質,真的是無解。
昔日望江第二戰時,他麾下的野人大軍在軍械上,因繳獲巨大,所以真的並不算差了,但還是在和靖南侯親率的鎮北靖南二軍的對沖之下,迅速瓦解。
不是他的麾下不夠武勇,不是聖族的勇士貪生怕死,並且,在開戰之前,野人王還以自己最為擅長的方式,透過演講和鼓動,給他們打上了絕對的雞血。
但在靖南侯指揮下,燕軍各部在衝鋒時變陣,宛若群狼一般從各個方向開始穿透撕裂自己的大軍,直接造成了自己的指揮體系崩盤,隨後就是各路人馬的自我崩潰。
雙方真正正面衝撞所造成的死傷,其實真的不多,人家純粹就是在技戰術層面上,碾壓了自己,而且碾壓出了一個詞,
這個詞野人王曾同瞎子的口中聽出過,很無情,卻又很現實,叫……代差。
鎮北軍成軍於百多年前,於五十萬乾國北伐軍屍骨之中建成,隨後百年,於荒漠中和曾不可一世的蠻族廝殺逐獵。
靖南軍的每一個校尉,都是靖南侯親自提拔而出,十多年時間,田無鏡早已將自己對於騎兵的理念完全灌輸進這支軍隊之中。
而自己呢,
十數年隱忍蟄伏,遊歷天下,最後數年時間於雪原起勢,固然有一支最早追隨自己的嫡系兵馬,但大軍,依舊是短時間內拼湊而成。
這真的,是一種代差。
鄭凡抬起手臂,
他甚至沒有選擇從胯下貔貅手中拔出蠻刀,
只是將抬起的手,
很是隨意地向前一指,
道:
“衝陣。”
淡薄自然的,彷彿沒有絲毫煙火氣息,一如先前坐在屍橫滿地的學政司簽押房前的門檻時那般。
在鄭伯爺身後,兩百多騎士即刻出列,開始策動馬力,呈現鬆散梯隊陣形開始分批次間接性地拉起馬速。
鄭伯爺並未全軍壓上,因為街道不比野外,可施展騰挪的空間不大,衝鋒的人少一點,效果反而會更好。
那種自己舉著刀,炸呼呼地招呼手下人:
“兄弟們,跟我一起殺啊!”
然後一窩蜂地全都壓上去。
一是這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