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力拉著車,
車上坐著陳道樂的老母和劍婢,
陳道樂領著書童在旁邊走著。
再旁邊,還有一個挑著稻草棒賣糖葫蘆的。
劍婢喜歡吃糖葫蘆,但糖葫蘆一口氣買回來太多,就失去其味道;
所以,樊力綁了一個專門賣糖葫蘆的中年男子過來,跟著大家一起上路,劍婢想吃了,就拿出銅錢從那人手裡買一串過來。
陳道樂的書童也時不時地湊過去花錢買一串過來解解饞。
樊力的車,拉得很穩,陳道樂的老母孫氏躺在被褥上,睡著了。
劍婢則有些無聊,一隻手拿著糖葫蘆吃著一隻手摩挲著放在自己身邊的那把張一清送給陳道樂現在被劍婢據為己有的寶劍,
問道:
“有官兒當你不做,偏偏要跟著我們去雪海關,你圖啥?”
陳道樂也不拘束,其實,他和那個賣糖葫蘆的中年男子一樣,都是階下囚,但還是笑著回答道:
“留在穎都,我只能當一個文書,做一些抄抄寫寫的繁雜事兒,所以我反而覺得跟著你們一起上路,說不得能有更大的奔頭。
再說了,你們是平野伯的人,跟著你們回去,怎麼算都是我佔了便宜。”
“嘿,有意思。”劍婢吐出果核,舔了舔嘴唇,道:“你這人,忒俗。”
“俗在哪裡?”
“我說不上來,反正就是俗。”
“是因為我是晉人?”
“算是吧。”
“人,畢竟是要吃飯的,既然決定上桌吃飯,自然是哪一桌菜好就上哪桌吃了。”
“那姓鄭的飯,可沒那麼好吃。”
“吃飯,向來是憑本事吃的。”
劍婢翻了個白眼,她是好心好意地想提醒這個也算是救了自己的書生,但既然人家執意如此,她也就無所謂了。
畢竟,劍婢有一個本事,別看她年紀小,卻是個鬼靈精,能夠透過觀察近乎看穿那個人心裡的念頭。
陳道樂的隱藏,可能在他自己看來,是不錯的,也符合他的形象,他也給出了站得住腳的理由。
但他到底是不是一個純粹的書生,心裡的稜角到底有沒有被現實磨平,先前來穎都再現在一同去雪海關到底是不是為了吃飯,劍婢都能瞧出端倪來。
不過閻王難救趕死的鬼,你想去就去唄,真以為雪海關那麼好混麼,等那瞎子隨便一篩,你到底是個什麼成色真以為人家瞧不出來?雖然他瞎。
一行人白天趕路,晚上就露宿,也沒刻意地去找附近的村子或者塢堡客棧投宿。
搭兩個帳篷,一大一小,陳道樂老孃睡大的,劍婢睡小的。
其餘四個男子,都是席地而眠。
今兒個晚食是餅子就菜湯,菜是野菜,餅子是老早以前買的,硬實得跟個槓頭一樣。
劍婢在旁邊吃著冰糖葫蘆,陳道樂老母吃了點兒餅子喝了碗湯,就回帳篷睡覺了,老人家身子骨弱,雖說路上都坐在車板上,但也依舊覺得疲憊。
“趕明兒過林子時,我去摘點兒果子,到晚上再熬個糖漿,就又能排滿了。”
中年男子姓何,叫何春來,早年是在玉盤城做力夫的,後來野人楚人打來,他就跟著流民一起逃向了穎都,轉行做了糖葫蘆生意。
“都入冬了,哪裡還來新鮮果子?”劍婢問道。
何春來搖搖頭,道:“凍成坨坨的果子,也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