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你打算如何處理?”
李富勝眼中的血色在慢慢地褪去,這意味著這個人,正在從先前的極端狀態之中恢復過來。
“大人,我軍奔襲而來,本就沒有攜帶多少輜重糧草,下官建議,先進行甄選,抄納富戶顯貴之家,所得之糧,一半歸入我軍軍資,為繼續南下之補給,所得之財貨,一半賞賜全軍將士用以提振士氣。”
李富勝眯了眯眼,開口道:
“繼續說。”
鄭凡伸手指向了下面黑壓壓的人群,道:
“找一些滁州城本地的軍頭子或者官吏,推他們上位,大人應事急從權,重新任命滁州城的文官和武官之首,再由他們去重新組建自己的班底。
同時,抄家必滅族,必須下死手,但不由我們燕軍出手,而是由他們自己出手,我燕軍將士只負責在一旁壓陣。”
“先前所說之財貨糧草,你說我們只取半數,剩下之半數呢?”
“分與他們,以及,城內外的黔首。”
李富勝雙手微微下壓,撐著地面站了起來。
鄭凡則繼續道:
“不過,抄家滅族的事兒,由他們來做,但分發糧草財貨的事,由我們自己來做。”
“有趣。”
“這只是末將個人淺見。”
“不淺了,很深了。”
李富勝伸手,從自己懷中取出了一份明黃色的冊子,遞給了鄭凡。
鄭凡開啟來一看,發現裡面寫著的是對於所佔之城池應處之策。
很言簡意賅,而且用的是很白話的敘述方式,顯然寫這個的人對這個時代“軍人”的文化素養有很清晰的認知。
第一條就是任何條件下,無條件地滿足本軍供給,也就是就糧於敵。
第二條則是在本軍供給充足的前提下,所行之策。
大概意思,和鄭凡先前說的,差不離,不過更為詳細以及還有所補充,可見寫這個冊子的人,做計劃和想事情,更為細緻和全面。
眼下,鄭凡所在的也就是李富勝的這支三萬騎的人馬因為打入了滁州城,可以說,這裡是滁郡境內最肥的地方之一,自然是行冊子上第二條的策略。
最後,冊子上加蓋了兩個印章,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
上面那個鄭凡認識的,應該是燕皇的用印,下面那個印章,鄭凡一時還真認不出來。
“之前侯爺說你這小子目光很不錯,我還有些不相信,現在,我信了,你可知這冊子,是誰寫的?”
“末將不知。”
“我大燕宰輔,趙九郎。”
鄭凡愣了一下,他第一反應是自己和趙九郎的過節,畢竟自己曾率蠻兵踏過對方的母校。
現在,自己則對這位大燕宰輔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一個宰輔,能夠親自操刀給前線統兵大將寫這種冊子,而且冊子的內容又如此詳盡,嘖嘖。
“這個冊子,你肯定沒有看過,你,很好。”
李富勝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繼續道:
“這些事,就交由你來負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