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兵法》?”
李富勝砸吧砸吧了嘴,雖說他是個大老粗,但也清楚“子”這個稱謂,得是多麼的重。
自己在自己姓氏後面加“子”,就如同自我介紹時:大家好,我姓張,我是個天才,你們可以叫我張天才。
頗有種恬不知恥的感覺。
但武人嘛,對文官是天生帶著一種對立情緒的,而且認為武人張狂本就是一種天性。
所以,在李富勝的腦補下,所謂的《鄭子兵法》,從名稱上,就完全是一個武人絕對自信的體現,將文人那種斯文信仰全都踩在腳下的囂張!
當真是,深得他喜歡啊!
“好,等這一仗打完了,我也要拜讀一下。”
鄭凡依舊有些懵比的感覺,講真,自這個世界甦醒快一年了,文抄公的事兒,他其實真沒幹多少,也就跟六皇子抖過一些金句。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燕國的國情和乾國大不相同,並沒有多少當文抄公的市場。
最重要的是,平時一直沉默寡言的梁程,今兒的話,有點多啊。
不過,這會兒也不是私下裡偷偷說悄悄話的時候,先前的試探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到底該如何做,得迅速拿決定了。
李富勝看向梁程,道:
“你家主人可曾教過你,戰場之上,什麼才是真正的取勝關鍵?”
梁程聞言,腦海中浮現出了許多畫面。
其實,說句不好聽的,
李富勝以嗜屠滅部族而在荒漠上兇名昭著,
但梁程屠過的城,比李富勝打過的仗都要多。
這個問題,
就如同是稚童在詢問一個老者:
你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麼?
答案,
梁程心裡肯定是有的,
但今天自己出的風頭,哦不,是自家主上出的風頭,已經夠多的了,要是再把風頭出下去,就要有些過妖了。
至於所謂的《孫子兵法》,其實就算完全照抄一份出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有極為天真的人會覺得看了《孫子兵法》就會打仗。
這就和“半部論語治天下”以及皇太極和多爾袞他們都是看《三國演義》學習打仗本領的一樣,誰信誰單純。
日後這本兵書就算呈遞上去,應該會引起不小的波瀾,但波瀾依舊可控,在真正的宿將面前,這書也就是挺有意思總結挺精闢。
“還請大人賜教。”梁程回答道。
李富勝大笑一聲,道:
“無他,兵強馬壯耳!”
戰爭,往往會被賦予很多政治上的因素,加上經濟、文化、計謀、大勢等等這些,
但如果拋開這些外在因素,
只看眼前的這場遭遇戰,
誰輸誰贏,
靠的不就是兵強馬壯麼?
“衝陣營,列陣!”
伴隨著李富勝一聲令下,中軍開始分割開來,有一支千人騎開始向前列陣,每個騎手的手中,都拿著一杆馬槊。
馬槊這種武器,看起來和長矛以及西方騎士喜歡用的長槍很相似,但實際上,它更為複雜,同時,也更為貴重。
在古代,馬槊是能當傳家寶流傳下去的,普通人根本玩兒不起,也裝備不起。
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其杆為通常使用柘木,是細柘杆浸泡油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