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道:“江寧港的船,在大食船的構造上有一些改動,用咱們的造船術改變了大食船的構造。咱們的船隻升降船帆,無須用水手爬上桅杆,如此構造既快又省事,故依舊使用我朝船隻的桅杆船帆構造,改變了形狀而已。
另有船艙構造,大食船前後相通,也沒看出有甚好處。船體一旦損壞進水,極易沉沒。
而照我朝前後分艙建造,一處漏水,及時封閉船艙,不會輕易沉沒,便於修繕。”
郭紹拍了拍卷宗道:“朕先觀閱一陣,再送到韓通那裡,讓他也看看。”
郭紹是武夫出身,什麼技術都是先想到怎麼利用到軍事上,這船他一得到,毫無例外地便想著裝備水師。
這時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李信還鼓囊囊的布袋。因為李信來面聖,不可能帶一些無關的東西進來。他又問道:“你袋子還有甚麼?”
李信忙又拿出一疊紙來:“微臣扣押了大食人的海船,蒐集東西時,弄到了兩本書。初時以為是大食人航海的記載,便叫盧永貞譯了一些出來,但發現是大食人寫的典籍,不知是否有用。”
郭紹翻看了一下,見作者叫“雅裡士多德”,愣了一下,心道:亞里士多德?
他再細看了一章,發現是一些希臘起初的哲學闡述,但讀得是一頭霧水,語句表述十分怪異……必定是翻譯成漢語的問題,那什麼盧永貞可能對大食文字也不太內行。
“這不是大食人寫的書。”郭紹斷定道。
大食和希臘相隔十萬八千里,都不在一個大洲上。
李信躬身道:“微臣愚鈍,在大食人的船上發現,又是大食文字寫成,以為是大食國的書籍。”
“可能是翻譯的書。”郭紹猜測道。
這個時代的大食人當真還很開明,希臘的東西也弄到了。在郭紹的印象裡,中國的四大發明,似乎也是他們學去了,然後擴散開的……大食人不僅學西方的哲學,也學東方的典章,據說唐朝時就派人到長安學習中國皇帝治理國家的制度。
郭紹沉吟片刻,隨口道:“華夏之地,自古領先。但各族皆有長短,吾等無須妄自菲薄,也不用固步自封、狂妄自大。別處若有所長,大可學來。學其長、防其短,國家之利也。”
李信認真聽著,因為是皇帝說的話,無論有理沒理他都得重視,道:“陛下英明。”
郭紹看了他一眼:“這些書可能是更西邊的國家所著。那大食國居遠西和東方之間,往來之地甚遠。咱們與他們保持聯絡,利大於弊。李使君身為客省使,必得留住大食人,勿要驅趕。”
李信忙道:“臣定謹遵陛下旨意。不過臣到南漢國抓了他們的人,扣了他們的船,大食人似乎很惱怒。”
郭紹道:“放了,送一些好處,再免他們三年所有商稅,予以安撫。有利可圖,大食人應重利潤。”他拍了一下手裡的譯稿,“這玩意沒用,客省使得徵募一些與大食人有過往來的南漢士人,專門學習大食文字,重新翻譯書稿。朝廷若得精通大食語言文字的官吏,今後也方便往來。”
郭紹也不太清楚此時大食那邊什麼情況,但總覺得大食人那邊說不定還有什麼有意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