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對不住大家,前天晚上喝得太醉了。昨天睡了太久,頭很疼,所以……)
……
……
天剛矇矇亮,古樸的三清殿的一間房裡,亮著朦朧的燈光。早早就起床的人是太貴妃張氏,青燈古硯,張氏正在慢慢地抄寫莊子的字句。只有跟隨古人留下來的妙想,她才能遊離天外。
夜太長,張氏沒什麼事做睡得早,睡眠時間太長頭都睡暈了,還會造成難以入眠的困境;所以她起得很早。
一箇中年婦人敲門走了進來,小聲說道:“昨夜李太妃召奴婢見面了。咱們要進出萬福宮本就不容易,還好奴婢常來往做些雜活;那時候已經是晚上了,奴婢便來不及來告訴娘娘。今天一早,奴婢便趕緊來稟報……”
這婦人是太祖時期就在張氏身邊的人,人倒是忠心耿耿,就是很囉嗦。張氏當下打斷她的話:“李氏見你所為何事?”
婦人道:“她想見您一面,說是有話與娘娘談談。”
“哦……”張氏手裡拿著毛筆,在硯臺裡的墨水上反覆蘸來蘸去,就好像一個無聊的小孩在玩泥巴一樣,做一些瑣碎而無用的事。
過得片刻,張氏又問:“她想談什麼?”
婦人道:“奴婢不知,李太妃也沒說。”
張氏覺得和這個人沒什麼好談的,多年來一直都有怨仇。最起初是怎麼結怨的,連張氏自己也記不清了,反正根本原因是爭寵,那人認為她沒懷上龍種全怪張氏;後來各種大小恩怨太多,積怨便是如此。但張氏又忍不住想見見,看她究竟想作甚麼,不然這事兒會在心裡掛念著,猜忌和擔心……
“我又不怕她,見見她又能如何?”張氏道,“你和我一道回去,等會我換衣服,你去讓咱們的人準備一下,隨我去見李氏。”
有點職責的宦官宮女進出萬福宮還比較容易點,嬪妃一旦住進去,一般是不能出來了。張氏能出來,完全是因為上位者的旨意允許她到三清殿清修。
沒多久,張氏從三清殿回到萬福宮時,心裡彷彿一下子感到了涼意。三清殿比這裡還冷清,但不知怎地,張氏覺得萬福宮更加可怕。
她回去收拾了一番,帶上了平時和她要好的十幾個宮婦一起去見李太妃。
李太妃竟然到迎接到了門口,看到張氏帶這麼多人,神色微微一變。她稍微一愣,忽然一屈膝把雙手抱在腰側作了個萬福,眼睛看著張氏的腳尖說道:“恭迎太貴妃娘娘。”
李太妃這般做法,卻是讓張氏感到十分意外。雖說也有的婦人雖然有隙、表面上也能客客氣氣,但那種多半積怨不深;張氏和這婦人不同,以前兩個人當面也沒有好話。
張氏打量了一番李太妃,從舉止神態上,倒看不出有什麼敵視的跡象。此人年紀照樣不大,不過身寬豐腴,看起來就沒有絲毫修長纖細之感。
張氏冷冷道:“李太妃多禮了。”
李太妃請她在榻上入座,回顧她帶過來的十幾號人,輕輕提道:“太貴妃娘娘,可否借一步說話?”
張氏立刻回應道:“有什麼話現在說不行?我們行得正站得直,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要說罷?何必竊竊私語,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在商議什麼秘密陰謀,平白遭人猜忌,你說是也不是?”
李太妃聽罷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沉默了好一會兒。張氏見狀也提防著她當場發作了,但是她卻忍了下來,竟然露出一絲討好的微笑。
張氏心裡揣測,此婦定然是從哪裡聽說自己的外甥得到新君的重用了。加上張氏居然能去三清殿清修……出家不是那麼容易的,正如多年的經驗、嬪妃一旦住進來了幾乎出不去,哪怕是去三清殿,那裡至少還有機會和外面的人接觸。除非是得到了皇宮裡真正有權力的人的准許,張氏便是如此。
李太妃恐怕已經從種種跡象猜出張氏重新攀上權貴了;說不定新皇在三清殿見面的事兒都洩露了出來。不然的話,李太妃能在自己面前做出低眉下眼的表情?
想起以前的種種委屈、受過的悶氣、背地裡的中傷,此時張氏心裡忍不住冒出一股子快意,就彷彿在悶熱的房間裡忽然感覺到了一陣涼風一般,通透而爽快。
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絲寒意。因為張氏明白,李太妃無論表現得多麼誠意,實質是沒有辦法之下的忍耐求全;一旦她有機會,肯定是想報復回來的!
果然李太妃沉默許久之後,當眾小聲道:“今天見太貴妃娘娘,妾身是想道歉……”她說的時候臉都憋紅了,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服軟,聲音小得像蚊子扇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