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某些地方不盡人意,但至少應該有九成的成功率。”
……
由此,初步估算計劃可行性之後,頗具科學精神的某個冒牌博士開始了實驗之旅。
他先將自己積蓄了幾個晚上的雷罡精神力量(渡了劫的精神力量)貢獻出來。
為什麼一定要用渡了劫的精神力呢?
廢話,普通精神力不夠強勁,被風一吹都好懸能把它吹散,根本不堪用。
只有經過電子同化之後,一旦精神力匯聚起電漿來,就相當於加了一套‘外骨骼裝甲’,耐磨耐操,這才可堪使用。
張騫將這些精神力量,按照建造智慧電腦的量子混沌法,構造出最初始的生命原動力——生存(最初,這只是一個概念)。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即便是深植於張騫腦海中,目前墜入空間夾層的‘紅後’智慧程式,其實在構建的時候也不是純粹的混沌製造法。
她在原始之初,最開始確實是按照混沌進化法,搭建了最初的原始程式,但在後來養成的過程中,被培養者揠苗助長了。
原因很簡單,張騫等不及了。
因為,如果你想要將一組原始混沌思維,‘純天然’培養成一個足夠成熟的人格,那就不能額外添知識。
你只能用誘導法去誘導它,讓它慢慢形成某種固定思維條件反射,然後以此形成學習能力,自己去學習知識。
硬要做個類比的話,大概就像人類小孩首次接觸到火焰,被燙傷後,學習到‘火焰能讓我痛苦’的知識一樣。
但這種比喻其實很不恰當。
因為人類嬰兒與原始智慧程式截然不同,區別就在於有形之體與無形之體,是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區別。
人類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到如今已經是個成熟的動態體系,所有‘應激反應資訊’早已儲存在有形之體內,這就意味著,這種學習能力與生俱來。
培養智慧程式可沒有這種便利條件。
創造者還需要花大力氣,用誘導的方式,給它弄出一套最基本的‘應激系統’。
然後,智慧程式才能根據這套應激系統,經過培養者的不斷刺激誘導,這才開始具備學習能力,慢慢形成圖形認知,聲波認知……
最後,開始積累越來越多知識,最終養成人格。
要做到這一點,一點都都不容易,因為在原始電子資訊世界裡,圖形線條根本沒有意義,而聲波和電磁波都是波形圖,智慧程式很難分辨這些。
這樣一來,需要花費的時間可就海著去了。
更糟糕的是,培養成功率極低,因為程式在成長過程中會‘死’(彙編法創造的為智慧程式宕機可以重啟,這可就真的死了)。
因此,無論是安布雷拉製造的最初版本,還是後來張騫自己搭建的複製版,當紅後度過最初混沌期,開始具備一點點邏輯思維之後,就都被輸入了許多知識。
這其中,包括巨量的有實物可對照的名詞,也包括許多量詞,甚至還包括一些亂七八糟的哲學體系、人文知識等等,最後,當數學理化醫學等理論學,實際應用學,一同被輸入之後,智慧程式智慧養成,但同時它的性‘生命潛力’終於也被毀了,只能被稱為‘半智慧思維’,思想僵化,缺乏思維智慧本該有的靈動。
這種混沌法外加彙編法的方式,無異於揠苗助長,沒有缺陷才怪。
講真,如果拋開虛無縹緲的靈魂不說,按照人類定義的人類思維來算,混沌法創造出的智慧程式,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完整的生命。
這可比彙編法高階多了,後者其實只是一種高度模擬行為,模擬生思維模式,到最後達到無限趨近、以假亂真的高模擬而已,是‘偽智慧生命’。
如今張騫以精神力量作為核心程式,創造出一個空白的原始智慧程式,這精神力既是‘電路圖’,是‘硬體’,也是‘生命力’。
由此,虛擬靈魂形成了……兩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張騫以自己精神力為核心,親手創造的兩個另類生命體,可謂張氏子。
當然,他一開始只想作為自己量子共振分身來使用。
從結果來看,最初構想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