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吳迪’這個名字絕對是出版圈和電影圈的大明星。
那些揮舞著鈔票的投資人,接踵而至。
下一部電影拍什麼?
缺什麼?
錢?
多的是!
人?
要找誰,只要不是程龍、李蓮傑,都可以商量!
發行?
包的!
但。
那些投資人來的有多快,跑的就有多迅速。
我尼瑪!
這都是什麼什麼啊?
燕京折迭?
作死也不是這麼作死,這種本子拍出來,能踏馬過審嗎?
李傑當然知道過不了審。
編劇好歹是主創團隊中的核心人物,沒少跟稽核打交道。
他把《燕京折迭》掏出來,並發表到《科幻世界》,只是想攔住那些蜂擁而至的投資人。
不過。
他也不是完全騙人。
《燕京折迭》的故事改一改,就是他下一步要拍的片子。
全球各地的電影節,特別是偏好文藝片的電影,調調都差不多。
批判人性。
批判社會。
揭開社會的傷疤。
很快。
李傑把第一版劇本提交稽核,不出意外,直接被打了回來。
這很正常。
類似的題材本來就很敏感。
改個十次八次,那都算少的。
然後是第二版、第三版……第N版。
一直審,一直改。
改到第20版,劇本終於過審。
但。
過審的劇本跟當初的第一版,幾乎成了兩個故事。
故事仍然是未來。
地點,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