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完成了聽力題,接下來的理論題又更是一個攔路虎。
這些理論題不單單涉及到了佛家道家一類的宗教,還涉及到了繁雜的民俗。
要想在理論部分拿到滿分,就必須要有著非常充足的知識基礎。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民俗文化也會有不同的區別,,要在如此龐大的領域中找到正確答案,的確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再往下填空題是完善經咒內容,選擇題是透過民俗手段對一些特殊事件作出的最優判斷。
能夠完成這些答題就已經不是容易的事情了,更何況最後還有一個大分題作文。
道是什麼!
題目只有4個字,學生們要透過這個題目寫出一篇作文。
說起來容易,可仔細想想又談何容易?
自古以來,多少歷代先賢都在追尋這個問題,道,究竟是什麼?
有一些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在作文開篇就引用了道德經的一句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些根骨悟性不佳,者也開始回顧自己之前所學的內容,講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以最通俗的儒家入手。
“道不可道,道法自然,自然非死物,故道無常道。
道變應事而變,言之則死……”
在這個命題的作文上,學生們可謂是百花齊放,每個人都寫出了自己對道不同的理解。
在寫的時候,有些學生甚至因為緊張,都快要控制不住筆了。
因為這個命題實在是太龐大了,知曉了道是什麼也就能參透,這些傳承下來的宗教起源了。
但實際上對於未來即將要做批卷者的欽天監院士們而言,這一道題沒有錯誤,也不會有任何扣分。
因為每個人心中的道都不一樣,也都是對的。
這就是道的本源,所以學生們不知曉的事,這才是他們真正應該歡喜的送分題。
透過民俗神話史的學習,學生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已經有了不同的變化。
比如關於宇宙的形成,科學的理念是一切都起源於一場爆炸,但在民俗神話時,這堂課上學生們也能認知到宇宙是由道演化而形成的理念。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這種拗口的話語,現在就是小學生都能夠說上幾句了。
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階段共有三個時期,即混元時期,混動時期和混沌時期。
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了高考的試卷上,要求學生們詳細寫明三個不同時期的宇宙變化。
混元時期就是指一切存在由原始本氣所主宰,萬有沉寂著根與始末之淵,無形無相運轉於玄珠之密。
這個時期對應於有形的思想中,即是12個時辰中的子時,牽引著生化宇宙星辰的先機。
混洞時期則是依靈寶真氣為源泉,著根於胎隱之際,無形無相運轉於靈寂之顯。
這個時期對應於有形的思想中,即是12個時辰中的丑時,伏藏著生化大地山河的端倪。
最後的混沌時期為太上元氣所執行,著根於生髮之機,無形無相,運轉於末顯之表。
這個時期對應於有形思想中,即是12個時辰中的寅時,孕育著生化靈體生命的訊息。
隨後一片空虛之中生出的一個極點為之太極,這一極點逐漸劃分出陰陽二氣,隨著一陰一陽的逐層分化,才慢慢形成了宇宙萬物。
這也是為什麼道家常言,一陰一陽為之道,陰陽相合。無休無止,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