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床上消化了片刻薛松說的那些話後,喬喻乾脆把這些亂七八糟的都放到了一邊。
接下來無非就是繼續學習而已。
恰好這方面他挺擅長的。
過了大概有二十來分鐘,薛松果然在微信上直接發了好幾份檔案。
喬喻用電腦一一接收。PDF閱讀器剛剛已經下好了,喬喻隨手點開一篇論文仔細翻了一遍,然後開始自行剖析這篇文章結構。
重點大概就分六個部分,引言、背景、方法、結果、討論以及最後的結論。
邏輯性還是很強的,行文也很清晰。
隨後喬喻又翻開了關於論文格式講解的文章。嗯,寫個論文還分什麼APA、MLA兩種格式,美國人果然很無聊。好在已經規定好了,自然方向學科只需要研究APA格式就夠了。
然後突然覺得寫論文似乎很簡單。
因為格式標準對於標題、行間距、邊距、段落格式以及論文、參考文獻引用都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只需要把這些標準牢牢背下來,然後在寫的過程中按照格式裡規定的要求來就行。
喬喻一向認為,在學習跟寫作這塊,所有規定死了,不允許自由發揮的部分,必然就是最簡單的部分。
比如中學階段數學、物理、化學的定理、各種表示式就屬於被規定死了的東西,沒法自由發揮,所以拿滿分相對容易。
所有文科類科目,什麼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這些課程,雖然也有標準答案,但很多題目是允許學生自由發揮的,考滿分卻是千難萬難。
所以看過這兩篇文章之後,喬喻對於論文便已經有了一定認知。
無非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跟格式標準,把某個問題該如何解決詳細的告訴大家。最後加一些參考文獻,告訴大家我從哪裡汲取的靈感就行了。
似乎也不是太難。
無非是他獲取靈感的方法是透過許多大佬在網上發的影片,到時候可能需要找一下具體內容的出處。
有了這個認知,喬喻便關了電腦,躺到了床上。
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吧。
明天還得去學校接受專訪來著。
……
喬喻躺床上就睡著了,但張鐵軍是半點不能睡。
也不只是因為興奮。
星城晨報想要採訪喬喻只是一個訊號,接下來找到學校的電話一通接一通的,學校官網上留的諮詢報名老師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
剛剛不明所以的諮詢老師還抽空在微信上跟他抱怨來著。
當然,他也沒閒著。
天知道那些神通廣大的記者是怎麼弄到了他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的想要給喬喻做專訪,幸福的煩惱。
一夜之間,藉助網路這個放大器,星城鐵路一中在星城已經快家喻戶曉了,這可怎麼辦吶!
感謝大哥愛在微風細雨中散步的打賞鼓勵
PS1:萬字更新打卡第4天。
PS2:前章出現了一個認知錯誤,因為之前看到有12歲參加IMO的例子,我一直以為初中階段也能報名聯賽的。結果搞錯了,人家那是跳級。
感謝書友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