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你要為我們做主呀……”十四名里長對視一番,紛紛叩拜於地,被土司強佔的土地中,也有他們的一份,知府大人若是不管,連他們的那份土地,也是無法收回,為了土地,他們一個個將地面叩得“咚咚”直響,似乎地面和腦袋,才是罪魁禍首……
孔蘭川微皺著眉,“判決是講求證據的,沒有證據,本府也無法替你們做主……”
“知府大人,那十字坳與肖家坳的百姓,為何拿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你們的訊息倒是靈通,”孔蘭川板著臉道:“本府實話告訴你們,十字坳與肖家坳的百姓,不是拿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而是得到天命都督府的恩賞,每丁二十五畝,他們原先有這麼多土地嗎?”
“恩賞?為何只有十字坳與肖家坳的百姓可以得到恩賞?”
“你們既然知道恩賞的事,為何不知道恩賞的條件?”孔蘭川冷眼看著里長們,也不讓他們起身,“他們可是入了漢籍、奉了天主的……”
里長們瞬間明白了,但他們還不死心,有人小聲道:“大人,我們本是彝人,為何要入漢籍?”
“你們可以保持彝人的身份,沒有人逼迫你們,”孔蘭川道:“可是天命都督府的律令上,都是如此要求的,不肯歸為漢人,便無法得到天主的恩賞!”
“大人,我們若是奉了天主,能不能拿回土地……”
孔蘭川搖頭,“天主只會照耀漢人,若是不肯入漢籍,天主便不可能照耀,天命都督府也不會有恩賞!”
“這……”
“你們先去吧,和百姓商量商量,本府也會為你們爭取,”孔蘭川顯出很為難的樣子,“不過,天命都督府一向是遵循律法,如果不能‘入漢籍、奉天主’,本府就是去了,恐怕也很難說上話……”
孔蘭川將里長們打發回去,他要抓緊時間,先將十字坳與肖家坳的事情弄好,向大都督交出自己的第一份政績。
此時的李自成,正親自看押著戰俘們拓寬遵義府與遵義縣之間的官道,遵義縣與遵義府之間,不過三十里,只有半驛的距離,如果立鎮更為確切。
但遵義縣城地處落蒙水中游,地勢相對平坦,已經開發出來的熟地較多,又是原先播州長官司所在,城廓成型,暫時沒有遷移的必要。
不過,官道多是順著山勢穿行的小道,如果要拓寬,十分費力,使用僅有的鐵鍬、斧鑿等原始工具,工程進展極為緩慢。
李自成每日在官道上轉悠,心中十分焦急,便讓親兵取來部分火藥,山石特別堅硬的地方,便用火藥爆破。
為了激發戰俘的積極性,李自成讓孔蘭川在遵義府南北,靠近官道兩側,留下四“裡”耕地,又在遵義縣南北,同樣留下三“裡”耕地,凡是在築路中表現積極的戰俘,一年期滿後,便能進入這七“裡”的便捷之地定居。
戰俘們因為長期定居播州之地,基本上在當地都有妻兒,能得到這些土地,將來即便退役,至少生活不用發愁。
在土地的刺激下,戰俘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李自成便丟下他們他們,自己帶著地圖在遵義縣境內考察,親自繪製新的山水地圖。
在小吏們居中調解下,遵義府直屬的十六里中,除了十字坳與肖家坳,其餘的十四里終於向孔蘭川低頭,同意“入漢籍、奉天主”。
孔蘭川與杜如素髮出聯合告示,由於土司侵佔百姓土地的事件,事件過於久遠,百姓又難以拿出確切的證據,遂按照上次的判決,收回絕大部分土司的土地,重新進行分配。
由於耕地增加,百姓的人數也在增加,所以遵義府直屬的村落,由十六里增加至二十里,百姓每丁將獲得二十五畝耕地、山地。
府衙將立即組織人手,重新登記人口、劃分土地,百姓只要“入漢籍、奉天主”,就能獲得足額的土地,待土地上的莊稼收割之後,立即交付新的主人,府衙也會發放新的地契。
新增加的四“裡”,用於獎勵築路的戰俘,暫時封存起來,或者由他人代耕,戰俘們服役期滿後,即可向府衙申領這些土地。
整個府衙又開始忙碌起來,府衙的人手分做若干小組,重新劃分每“裡”的疆域,重新確定里長,按照每戶的丁口數量,重新劃分土地。
官衙吏員在下鄉的同時,還會按照李自成的要求,重新繪製山水地圖,不太精確、不太規範沒關係,只要能看懂就行。
李自成的目標,還是為了發展交通做準備,所以重新劃分的各“裡”,儘量設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只要交通便利了,百姓與山外有交流,就不會太過愚昧。
這二十個“裡”,大約就是後世的二十個鄉鎮,是人口和財物相對集中的地方,每一“甲”就相當於村落。
原先的土司制度,已經正式作古,即便留下性命的土司們,也是失去了絕大部分土地,在重新分配的時候,與普通百姓一樣,都是每丁二十五畝,但他們的財物倒是沒有沒收,還可以從事商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