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決定去實地看看,必須扼住長江,阻斷明軍溯江而上的通道。
讓李自成沒有想到的是,天命軍趕到江津縣的時候,遇上明軍的援軍,副將張令從重慶府起兵一萬,前去增援成都。
張令在江津縣遇上流寇,情知成都形式不妙,加之沒有得到成都方面的後續訊息,便在璧山的東北麓駐守,與天命軍對峙。
江津縣城在長江以南,李自成原本不打算渡江,只是穿境而過,但被張令部所阻,只得在江津縣的對岸立下大營。
這一段的長江,轉為南北走向,天命軍的大營,便在長江以西,西靠璧山東麓。
明軍有一萬,與天命軍二個營的人數相當,但李自成並未放在眼中,宋文部的步兵,不但全部列裝了步槍,而且還有二十門山地炮,李過部又是騎兵,與步兵戰鬥,優勢也會明顯。
李自成有些後悔,當初應該將王維章帶來,他是四川巡撫,或許可以勸降,不過,現在已經遠離成都,一時半會無法將王維章調來,只能強攻了。
雙方對峙了半日,各路遊騎都在探尋對方的大營,李自成也不著惱,他就像氣質更佳的美女,遇上同類窺探,那就讓你看吧,反正你又學不會。
但遊騎可不這麼想,既要探得對方的訊息,又要將本方的訊息隱藏起來,每一處山溝、河流,都可能成為小規模的戰場。
天明之後,李自成只留下極少量士兵看守大營,其餘計程車兵,全部出了大營,在營外列好陣勢,等待張令前來送死。
明軍的確出了營,但只是遠遠觀看,並沒有進攻,到了已時,李自成實在忍不住了,便催動大軍嚮明軍靠過去。
步兵保持著戰鬥陣型,而騎兵在側後方護衛著兩翼。
張令原本不想與天命軍決戰,他昨日才得到天命軍的訊息,能拿下六衛駐守的成都,戰鬥力自然不會太弱,他才一萬士兵,絕對不能進攻。
但天命軍欺負到他的眼皮底下,他也不能示弱,遂舉兵迎戰。
張令讓士兵推出僅有的八門火炮,立在璧山東麓的高地上,度量著距離,首先向天命軍開始炮擊。
李自成聽到炮聲,覺得不對勁,立即取出望遠鏡,看到璧山麓的明軍火炮,頓時大怒,真還小瞧了這個張令!
他撤回步兵,卻是將二十門火炮全部推出來,“對準明軍的火炮陣地,全力轟炸!”同時命令李過,第二營的騎兵,立即繞過璧山,截斷明軍的後路。
雙方轉入炮兵對攻戰,天命軍的山地炮,射程與明軍的火炮差不多,但數量多,使用的又是開花彈,比明軍的實心彈威力大了許多。
激戰了一個多時辰,明軍的炮手傷亡殆盡,八門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三門火炮已經無法進行射擊了。
天命軍也有傷亡,光跑手就傷亡了一個小旗,而且被實心彈所傷,都是傷筋動骨,很難搶救過來。
這是天命軍的炮兵,第一次在戰場上出現傷亡,雖然可以達到練兵的目的,但李自成還是十分惱怒,命令炮兵調轉炮口,對準明軍。
天命軍最大的優勢,在於守城,退而求其次,便是野戰,用步槍在野外阻擊、射殺敵軍,一旦讓明軍撤回城內,依靠城牆的保護,攻城戰不但費時費力,士兵的傷亡也會更大。
明軍喪失了炮兵,只得任由天命軍炮擊,李自成見明軍有撤退的趨勢,立即讓步兵壓上,銜尾追擊,防備明軍脫離戰場。
璧山與長江之間,基本上就是一個狹長的平地,天命軍的步兵平推過去,毫無阻止。
張令見天命軍熄了火炮,遂將殘兵組織起來起來,擺出方陣。
李自成看到方陣,不僅哈哈一笑,“這個張令,倒還是個將才!”
何小米卻是不服,“大都督,任他是什麼將才,在天命軍面前,都只能是一具死屍,一會進入步槍的射程……”
“小米,張令做得沒錯,在戰場上,方形陣可是攻守兼備,”李自成的心中,已經有收服張令的打算,天命軍的優勢,並非出在將領身上,而是火器的射程,遠遠超出明軍和周圍的遊牧部落,“張令對我們瞭解不夠,所以他擺出方形陣,既可以防守,也可能隨時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