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賤籍的女子立了功,都要給與這麼大的獎賞。
那麼那些出身清白的女子若是立了功,更該獎勵啊。
比如,妙靜等投身娘子軍的諸多女子,她們去西北邊陲已經半年多了。
時間不長,卻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陣仗不下十餘次。
每次作戰的時候,“娘子軍”都悍不畏死、衝鋒在先,立了不少戰功。
“娘子軍”的英勇,不但讓自己取得了不菲的戰績,還大大激勵了娘子軍中的正規軍——人家女人都這般拼命了,作為男人,你好意思不奮勇殺敵?!
可以說,自打“娘子軍”第一次上了戰場後,整個娘子軍的戰鬥力和作戰積極性都提升了一大截。
作為主將,長公主將這些都看在了眼底。
每每看到那些女子拼命在前線搏殺,看到她們受了重傷、乃至犧牲都無所畏懼,長公主內心的震撼非常大。
也徹底體會到了普通女子為了拼一個“男女平等”,付出了怎樣大的艱辛,又有著怎樣強烈的願望。
安二孃說的沒錯啊,只要世人給女人一個機會,女人們就會拼盡所有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她們會用自己的血淚告訴世人:女人並不比男人差。
或許在體力上先天趨於弱勢,但女人也有其獨特的優勢——細緻、耐心,忍耐力超強!
也是,女人連生產那樣劇烈的“痛”都能忍受,又有什麼能夠打到她們?!
長公主藉著這次的機會,又提出,“既是賞罰分明,那麼我麾下的幾位‘娘子軍’作戰勇猛,立下了不菲的戰功,也該予以獎賞。”
聖人對長姐很尊敬,更十分信任,所以他從不插手娘子軍的軍務。
娘子軍中將領的任免,兵卒的升遷,他更不會指手畫腳。
再者,在聖人看來,所謂的“娘子軍”,不過是女人們在過家家。
她們作戰好與不好,都與大局沒甚關係。
即便獎賞,也是在娘子軍範圍內給與提升。
什麼女校尉、女將軍,更像是玩笑性質的口頭稱謂,擱到外面,世人根本不承認。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在後世,都是將軍軍銜,野戰部隊的將軍,跟文工團的將軍,絕對是兩碼事!
不就是一個“口頭封官”嘛,權當是讓阿姊高興了,聖人根本沒在意,大手一揮,就準了長公主的請求。
聖人不甚在意,朝臣們卻不這麼想。
哪怕是“口頭”上封了官,哪怕是娘子軍內部的升遷,那也是有了“官身”。
這樣的“官”,或許對於女子沒有實質的利益,卻能有個好名聲。
再者,做了“娘子軍”,便能成為長公主的嫡系。
而長公主是什麼人?
她在皇室和整個大夏朝又是怎樣的地位?
平日裡這位長公主常年守在邊關,那些貴婦、貴女們想結交都沒有機會,現在機會來了,不就是去西北走個過場嘛,這就跟勳貴子弟去軍營鍍金一般。操作起來,不要太簡單喲。
之前家裡的小娘子便吵鬧著要去參軍,現在有了好處,那些官員當然也動了心思。
果然,到了秋天,“娘子軍”再次擴編,便有二三十個官宦人家的小娘子跑來報名。
經過考核,長公主命人錄取了二十人。
另外,她還擴招了一些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