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自己的計劃進展順利,安妮還特意給萬年長公主寫了信。
半個月後,長公主從西北迴來,她沒有急著回京,而是轉道去了清泉觀。
跟安妮單獨談了半個時辰,長公主臉色有些嚴肅的回到了京城的公主府。
次日清晨,長公主便去了太極宮。
作為一個女子,她原本不該出現在朝堂上。
但長公主身份特殊,她不但有資格上朝,座位還僅次於聖人。
對於這樣的排位,就連大夏朝最能噴的鐵面御史,也不敢有任何異議。
長公主跪坐在聖人下首、百官之上,成為朝堂上最獨特的風景。
“不如妓子?!哈,這就是朕的縣令,這就是大夏的官員!”
聖人用力拍著御案,他的聲音不高,卻讓朝堂上的官員們都齊齊心裡一顫。
“百姓染上了疫病,他楊某人不說想辦法救治,就直接下令封村。足足三百餘口人啊,在他楊某人眼中,卻根本不值什麼。”聖人很憤怒。
當然,他的憤怒,固然有對治下官吏(即楊縣令)不作為的不滿,更有對世家這個龐然大物的厭惡與排斥。
作為這個國家的真正主宰者,又做了十幾年的皇帝,聖人積威甚重。
他對國家,對天下更有著強烈的控制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一切的一切,原本都該是屬於他,以及他的後世子孫。
可現在,卻有一個特權階層,他們超然於朝廷之上,甚至敢用姓氏來壓制皇家。
這是聖人無法容忍的。
雖然,幾年前,聖人藉著修訂《氏族志》的機會,將他們李氏也加到了世家的行列。
但那些因循守舊的老頑固們,根本不認,直說這本《氏族志》是“勳格”。
那些老牌世家,更是對皇室以及新載入《氏族志》的勳貴們十分排斥,根本不許他們加入自己這個高貴的圈子。
聖人十分憋屈。
當然了,這些還不是聖人厭惡世家的主要原因。
世家最令聖人討厭的地方,莫過於他們對朝堂的把持:宰相都由世家子輪流當,官員的任免也由世家把持。
先帝臨終前推出了科舉制,也被世家集體抵制。
聖人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大力推行科舉制度,想多提拔一些寒門子弟。
但收效不是很好。
哪怕現在官員的任免已經不全是由世家說了算,可那些聖人親手提拔上來的新貴們,還是以娶世家女為榮。
聖人的親閨女,反倒被權貴們嫌棄了。
當然,聖人不會去想大家不想娶公主的原因是公主放浪形骸,聖人只會覺得,是世家搶了皇家的風頭,世家女更是壓到了皇家貴女的頭上。
這可就叔叔能忍、嬸嬸都不能忍了。
削弱世家,必須繼續削弱世家!
聖人正想著如何下手的時候,一位九十三歲的老壽星跑來敲了登聞鼓,給了聖人一個藉口。
“不如妓子,堂堂楊氏子,在百姓眼中,竟還不如一個妓子!”
聖人繼續捶著案几,半真半假的憤怒道,“查,這件事必須給朕查清楚。”
京兆府尹一臉苦逼,案子雖然發生在京郊,可依然在他的治下,他這個主官是繞不過的。
但,他真心不想攪合到聖人和世家的爭鬥中。
“是要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