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敢洩漏張瀚內宅事!
李慎明聽聞之後大怒,立刻令軍法司派人把這廝抓了起來。
和記不是皇宮大內,沒有“洩露禁中語”這樣的罪名,但也有相關的規定,比如按保密等級來確定罪行,張瀚內宅動向算是相當高的密級,這人犯了洩密的罪,法司三審定案,報給張瀚知道,那邊也是用塘馬立刻送回張瀚手批。
絞刑,立絞不待時。
等那個洩密的人掛在風中搖擺的時候,所有在張府服役還有軍司內服役的才明白過來,這事兒開不得玩笑,有些事情,是要拿性命來賠補的。
“文宣司也要注意。”李慎明正色道:“絕不允許各部產生消極,懈怠,或是厭戰的情緒,要明確宣傳並百分之百的確定,對東虜不僅有一戰,而且時間不會太久。在寬甸和十三山,我們的將士都還在與敵奮戰。在臺灣,日本,呂宋,渤泥國等處,都有我們的敵人,海上的戰事也方興未艾。未來二十年乃至五十年,都是勇士用武之時,商團軍絕不會放下刀槍,我們的武備要貫穿未來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五百年,漢家的尚武氣息,將會在未來的和記永遠流傳下去。”
李慎明的話其實張瀚再三強調過,甚至有的用詞就是張瀚的原話,各人都是起身答是,凜然遵從。
到李慎明等人從軍官官邸出門時,張府之中到李府,還有孫府,各家大府邸先放煙火,爆竹聲十分的響亮,朵朵煙花絢麗無比,將青城的夜空點染的異彩紛呈。
接著是普通的官吏家庭,各個部門的辦公場所,普通的居民,後來就是蒙古人和喇嘛們,和尚道士們,尼姑和天主教耶蘇會的傳教士們,到處都是煙花爆竹的聲響和奪目的光彩。人們在夏夜的星空下盡情宣洩著興奮之情,儘管各部門都在強調商團軍還會打仗,備戰不停,但對很多人來說,這確實是對北虜的最後一戰,這一仗象徵性意義大過於實際的意義,林丹汗這個共主大汗被俘,察哈爾人宣告失敗,整個對蒙古的戰事也就可以正式宣告獲得了完勝。
自此之後,草原上再也沒有和記的敵人了,一切的潛在威脅都消失的乾乾淨淨。
蒙古人,野狼,馬賊,全都倒在了商團軍的戰馬和火槍之下。
不管對大明的態度如何,不管將來會不會有可能開戰,最少在此時此刻,人們感覺完成了一樁大事,不是一個句號,但是一個重要的節點,一個轉折點,一個人們心裡樂意相信的東西。所有在和記麾下的人無不希望它的成功,相比於虛幻的對大明的一統之戰,人們更希望和記在草原上能獲得酣暢淋漓的勝利。
和記的人,特別是在草原上的人,九成以上是九邊的背景出身,哪怕現在是與蒙古人和解為主,但也有相當多的人保持著對北虜的敵視態度。
就算表面上沒有,內心深處與北虜仇怨難開的還是不在少數。
所以不管如何,此時此刻人們的歡喜之情出於內心,是一種完全的放鬆和釋然。
在草原上畢竟是在蒙古人的地盤上,這幾年和記持續不停的從宣大遷人進來,把大量的武裝力量和工場學校還有屯堡搬過來,除了李莊核心區還有田莊之外,和記留在宣大地方的東西已經不是很多了。
人們在草原上生活,初始時定然是有些擔心和害怕。
事實上也是有很多人寧願放棄和記的工作,也要堅持留在大同不肯到草原上來。雖然這樣的人是少數,但還是能反應出人們的情緒。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種說法令很多士紳和生員階層都留在大同觀望,並且影響了普通的工人和農民,也包括士兵的家庭。還好和記的文宣工作做的很好,當然更重要的是和記一直在獲取勝利,並且待遇優厚到人們不願捨棄在和記工作的程度。
到現在,靴子終於落下來了,懸在人們心裡最後的隱憂被解除了。就象是有一件事一直懸在心裡,理智上來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有強迫症的人會一直去想著。
在草原上生活的人或多或少會有一點危機感,無關於兵力的強弱,而是身處異地,到處都是和漢地不一樣的風情。
不管是那綿延萬里不絕的草地,還是一條條陌生的河流,或是偶然出現在人們眼前的稀疏的林地,還有曾經開發出來的土默川的土地,這些東西構成了完整的蒙古,漢人前來之後才有了軍堡城池和屯堡村落,有了一條條道路,才有了傍晚嫋嫋升起的炊煙。
身處異地的感覺並不是很好,最少叫人始終有內心不安的感覺,特別是一聞戰鼓之聲,對沒有經歷過兵戈之事的平民來說,更是一樁令他們心懸不已,擔憂害怕的事情。
如是在大同還好,北方有邊牆和守兵,人們也習慣了北方的威脅,可是感受到威脅和身處於其中是兩回事情,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