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想到,當初隨口說的一番話,竟然演變成今日這樣盛大的局面。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此刻她與臺下數千名莘莘學子一樣,被這一番發自肺腑的話語感動了,眼眶溢滿淚水。
這一刻,對於未來,這群年輕人忽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動員會後,在老教授們的帶領下,中文系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誦讀經典活動。
書海浩瀚,我們即使窮其一生,也無法讀完這世上所有的書籍。
因此老教授們提倡要誦讀經典,一個老教授在中文系日報中寫道:“孩子們,你們可能會覺得經典詰屈聱牙,讀起來晦澀難懂,但是經典就是可以讓我們去反覆讀,去一字一句地讀。”
“作為中文系學子,我們肩負著使命,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我們要學會選擇誦讀經典,而不是隨性而讀。
唯有經典,方能穿越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依然不改其魅力。
透過經典,我們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與孔子、孟子等文學大家促膝長談,體會到他們的睿智與超然,領略到歷史的雲煙、人間的冷暖和世事的變遷。”
在先輩們的積極帶領下,中文系的學子們群情激昂,一個個積極投身在學習中,在Z大校園裡掀起了一股誦讀經典的潮流。
這一段經歷甚至被寫進了Z大的歷史,成為瀚海時光長河中,星光璀璨的一筆。
而林熹微這個事件的領頭人,更是被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這是後話,這裡暫且不提。
連日來,學校圖書館彷彿成為了中文系學子的第二課堂。
無數學子在裡面廢寢忘食地看書,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流連忘返,往往到了閉館時分才在圖書管理員的催促下不捨離去。
老教授們怕學生們一味地吸收老祖宗的東西,不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及時地提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往聖之學既要繼承更要批判地繼承”的理念。
由此而誕生了許多的辯論賽,學子們每發現一個可疑的論點,都自發地形成正反雙方,進行引經據典地辯論,在辯論中讀懂經典,在辯論中學會批判地繼承經典。
作為這番言論的發起人,林熹微不可倖免地被拉進了辯論的浪潮中。
每逢系裡學子們經過激烈的辯論仍然得不出結果時,都第一時間想到這個詭辯的小仙女,紛紛向林熹微伸出求救之手。
中文系學生會長吳志凌見機成立了中文系辯論社,強行將林熹微拉進了社裡,按了個副社長的名頭給她。
林熹微十分無奈,她覺得經此一事,她彷彿離自己想要低調學習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這段時間以來,她每天都被吳志凌拉到辯論社裡充當救星,忙得壓根兒沒有時間去想別的事情。
她壓根兒忘了,自己已經有多久沒有再想起於晨光了。
也許她應該讓自己更忙碌一些,興許如此就能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漸漸忘掉那些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