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三國之最風流 > 54 焉知生死麴義勇

54 焉知生死麴義勇 (第2/2頁)

推薦閱讀:

這是荀貞早就在想的一個問題,也是他早就想做的。

只是此前沒有穩固的地盤,又戰事不已,他沒有空來施行自己的這個想法,現今地盤有了,精兵良將也挺足了,外無有嚴重的敵患之憂,內有較為充足的糧械得用,他認為,可以在練兵上稍微多放些時間了,因是,有意試著做做此事,看看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荀彧問道:“吾兄打算教之何義?導之何仁?”

“兵卒出於民家,方今戰亂,民多死者,使兵能夠感同身受,知道愛民,此我之慾導之仁也。有了此仁,再使兵卒知武者,止戈也,明白何以為戰,戰之為何,此我所欲教之義也。”

荀彧大表贊同,說道,“‘萬人必死,橫行乎天下’,如可得‘義死’者萬眾,民之幸也,天下不足定!”

在荀貞的理解,“義死”,其實也就是有信念,為理想、為信念而死。要想使出身貧寒,目不識丁,“思想覺悟”都不高,“小農意識”很強的新募之兵做到這一點,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荀貞打算從教兵卒識字做起,循序漸進,用一年、乃至幾年的時間,爭取能夠“教與導”出千餘、數千的“義死”之兵,——按目下的環境,受時代的侷限,不可能把部曲全都教成,能教出幾千人,荀貞就心滿意足了,然後可以再用這幾千人影響別的兵卒,擴大理念。

這件事能不能成,荀貞也無把握。

荀彧儘管贊成,荀攸、戲志才也同意,但荀貞知道,他們三人所認為的“義死”,與自己所想使士兵達成的“義死”,在本質上是兩碼事。

和荀彧等議論了會兒,大致定下了教導兵士義死的原則和方法,荀貞將此任交給荀彧具體負責,並親自主抓,定下從即日起就開始籌建機構,等機構建成,便在軍中展開推行。

荀貞接著往下看。

當麴義攻破公孫瓚營時,袁紹在後方十數里,正在督檄各營或追殲逃敵,或馳援麴義,聞得瓚營已破,袁紹放鬆下來,下馬休息,身邊沒有太多的兵士護衛,只有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結果被公孫瓚的散騎二千餘圍住了,田豐身為謀主,從同在袁紹左右,扶他去牆後躲避。袁紹早年遊俠,自有豪雄氣,把兜鍪摘下,猛擲在地,說道:“大丈夫當前鬥死,而反逃垣牆間邪?”親自指從衛迎敵,強弩競發,大戟士挺兵前戰,瓚騎不知被圍住的袁紹,因為之稍退。適逢麴義大勝過後,回來迎袁紹去瓚迎觀賞自己的戰果,瓚騎乃散退去。

袁紹見到麴義,問他戰鬥的經過,聽麴義說完,說道:“吾本是以將軍為先鋒,意挫瓚軍銳氣,然後我以主力再擊之,不意將軍竟克勝之!以少敵眾,步卒當騎,將軍不懼乎?”

麴義說道:“受命臨敵,度內唯破賊以報公恩耳,焉知生死!”

袁紹壯其氣,說道:“將軍先登制敵,今破公孫,將軍功也!”看著麴義滿甲血汙,連戰破敵之餘,不見疲態,猶銳意迫人,暗中凜然。

袁紹的心理活動,荀貞自是不知,他看到這裡,見已是袁紹、公孫瓚此戰的末聲,再往下看,便是說公孫瓚大敗之後,收縮陣線,向北回撤了。袁紹與公孫瓚的冀州之爭,經過彼此的蓄勢,至此一擊,以公孫瓚雖敗而實力尚在,袁紹雖勝而尚遠未到慶功時告一段落。

荀貞心道:“袁本初與公孫伯珪的這一戰,與原本歷史相較,倒是似未有什麼改變。”轉念一想,猜出了緣由,又心道,“是了,我遠在徐州,對冀、幽自是無甚影響。”

荀貞目前的影響力,固然是比以前大了很多,但主要還只是在徐、豫兩州,隨著時局的發展,能夠逐漸加深在兗、揚、青的影響,目前為止,還波及不到幽州和冀州。

戲志才說道:“公孫伯珪敗而猶存實力,看來,他早晚還是要再與袁本初再爭冀的。”頓了下,又道,“便是伯珪不爭,本初挾勝勢,也必會追擊,至遲待到明春,幽冀還得生戰。”

荀貞等人皆以為然。

荀貞心道:“對我而言之,還有較為充裕的戰略時機。”

最新小說: 末世重生之超凡時代 計滅六國!你管這叫無用書生? 黑色皮箱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 綠島晨光 直死無限 執掌天下 [jojo]竹馬是空條君 [HP]攝神取念 滿分攻略骨子哥我直接叛逃 死對頭在我刀下複活了[女尊] 禁止覬覦已婚人士 我虐霸總千百遍 [hp]無人能救 沉淪魔王 末世天災,我囤貨百億物資吃瓜 異世開店之旅 某科學的觸手劍仙 劍靈她不想努力了 詭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