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三國之最風流 > 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

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 (第2/2頁)

今春二月朝廷下詔稅天下田、畝十錢是因為宮城的南宮遭了火災,洛陽的宮城由南、北兩宮組成,南宮是皇帝及群僚朝賀議政的地方,今春二月,南宮火災,大火燒了半個月,把南宮燒成了白地,中常侍張讓和趙忠遂建議今上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重修宮殿。

這道詔書下來時,冀州的饑荒、疫病鬧得正凶,流民成群結隊、穿郡過縣,時局糜爛至此,朝廷不思賑濟,卻還下詔增稅,誠如荀貞之所認為:此真末世之象。

樂彪對此王芬的檄令也很不滿,他說道:“我郡今年的收成雖還不錯,可又要養郡兵,又要供趙王,又要給大大小小郡縣諸級的吏員發俸,又要賑濟仍滯留或落戶在我郡的流民,卻也是僅夠自用而已,方伯一張嘴就要十五萬石糧,卻從哪裡給他弄去?”

牢騷也罷,憤慨、不滿也好,王芬的檄令既然下來了,為了“冀州大局”,劉衡、魏暢、樂彪也只能想辦法把這十五萬石糧弄來,所謂的想辦法,其實只有一個辦法:傳文諸縣,令諸縣長吏再向百姓徵糧。

相府的檄令很快傳到諸縣,諸縣的長吏無論情願不情願,只有服從,一時間,趙郡全境,五縣十餘鄉,處處可見稅吏如狼似虎,處處可聞鄉野怨聲載道。

等把這十五石糧湊齊,送到州府,已是七月初。

隨著七月的來到,劉衡的心情漸漸地好了起來。

七月之後是八月,依漢制,八月是算民之月。

今春時,數萬流民湧入趙郡,這些流民有的死於疫病,有的成了餓殍,有的從了賊,有的離散去了它地,還有不少就地落戶,入了趙郡的戶貫。可以預料,今年的算民,趙郡必會人口大增,而在本朝的官吏考課中,治下戶口增加是地方長吏最大的政績,如前漢名臣黃霸在穎川太守任上時,因為潁川“戶口歲增”,“(黃霸)治為天下第一”,遂“徵守京兆尹”。

戶口增加是最大的政績,此外,錢穀入出,即財政稅賦收入的狀況,盜賊多少,即地方治安,這兩條也是重要的考課標準。倚仗荀貞之力,趙郡今年在這兩方面也都很優秀。

想及今年考課的成績肯定會很好,說不定明年就可以離開冀州這個多事之地,換一個美郡為太守了,劉衡心花怒放之餘,決定好好感謝一下荀貞。

沒有荀貞擊賊定郡,趙郡就無今日。想想鉅鹿、常山、中山、魏諸郡的慘狀,劉衡不寒而慄。

適逢七月七日,俗於此日筵奉瓜果以祭牽牛織女,劉衡乃設饌置酒,邀荀貞宴飲。

時當夜至,筵席設於高樓,滿座衣冠,上仰月華之光,舉杯對飲,直欲乘風飛去,下望相府侍婢鶯鶯燕燕,拜月庭中,穿針乞巧,試問之:鄉野貧餒之民,焉知朱門酒肉之臭?

劉衡興致很好,舉杯笑道:“吾聞前朝孝武皇帝時,七月七日夜,西王母嘗乘紫雲之輦,沐月華而降,與孝武皇帝會於尋真之臺齋,諸卿,今夜之月,不知比之前朝如何?”

席上諸人紛紛出言,或雲古今之月無異,或雲今月勝於古月。

荀貞獨默不出聲。

劉衡笑問道:“中尉有何高見?”

荀貞舉望明月,喟然嘆道:“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嗟乎!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四句七言一出,席上諸人盡皆收聲。

劉衡細細品之,從荀貞的這四句詩裡品出了傷感惆悵之味,關心地問道:“中尉可是有何心事麼?”

“今天上午,貞獲悉了一事。”

“何事也?”

“朝廷下詔徵還皇甫將軍,收左車騎將軍印綬,削戶六千,更封都鄉侯,二千戶。”

——

1,冀州是個富庶的大州,……,然料來幾千萬畝地總還是有的。

前漢武帝時,全國耕地總面積約四千一百多萬畝,平帝時,增加到八億二千七百餘萬畝,東漢則常年穩定保持在近七億畝,約合今四億八千萬市畝。

漢時南方的農業水平不高,這近七億畝應該很大部分是在黃、淮以北的。

最新小說: 戰艦締造師 雙面小妾 我的時空穿梭手機 追蹤師 前男友他帶球跑了?! 原來我的師門都不正常 如何逼瘋高嶺之花(重生) 妖精的尾巴之大神帶帶我 快穿:炮灰女配拯救計劃 我不修仙反來賣命 我在古代流放地開鹵味店 我在廢土世界直播種田日常 甜文造飯計劃[快穿] 穿書之她好甜 路邊的美男不能撩 除了我全員手握劇本 本店招牌菜 [蝙蝠俠]老爺到我碗裡來 漫威BOSS 未來科技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