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她是陳見浚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被一國的太子,未來的君主這樣依戀,讓她無比自豪。她也傾盡所能地保護他,哪怕為他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發誓不會辜負他的信任。
那時候的歲月是那麼美好。為什麼不能回去到那時候的狀態呢?是什麼阻礙了他們繼續相依相偎?
是這些賤人!這一個又一個賤人!耍盡百寶,就是為了從她這裡分一杯羹。有姿色的賣弄姿色,能生育的賣弄肚子,現在又來了一個賣弄道法的!
金貴妃想明白了,不管皇帝對那個道醫是不是男女之情,這個人都必須儘快除去!
原本只知道太子和她有首尾的時候,金貴妃還想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弄死她,順帶遏制太子。
現在,她竟然敢把手伸到皇帝身上,金貴妃只想讓她趕快死!越早越好!不管是投毒、暗殺還是什麼別的,只要見效快就行。
恨只恨那個奸猾的丫頭竟然唆使皇帝把西苑的留仙觀交給她主掌。在那裡,金貴妃行事就遠遠不如在紫禁城內方便。
要怎麼除去她才好呢?金貴妃在心裡翻來覆去地籌劃。
張惟昭回到飛仙觀,洗漱之後,坐在自己的臥房裡用英文寫治療日誌。
她對這一次的治療基本滿意。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卜卦、做法事、祭祀,甚至是跳大神、招魂,都是現代醫學出現之前的心理治療形式。
用《易經》來卜卦,如果運用得當的話,就會成為一場精緻的心靈對話。所以在現代社會,也有很多研究《易經》的心理學家和諮詢師。不僅在東亞,在歐洲和北美的心理學界,《易經》也很受歡迎。
易經和卜卦是怎麼會在心理治療中產生作用的?
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解釋是:用《易經》卜卦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完型遊戲。
很多時候,來訪者只能看到自己內心的一些零散的內容,不能把它們拼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而《易經》包含的那些變化無窮的意象,就為來訪者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素材庫。卜卦就等於是從這個素材庫中選擇了一些元素來填補自己心靈結構中缺失的部分。然後內心的圖景就會變得完整,從而看清楚自己當下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圖景。
然而,除了這一個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的解釋,許多心理學家還堅信,在《易經》中,存在著一個玄妙的密碼系統,如果你嚴格按照《易經》的要求去問卜,你就可以做到天人相通,窺視到命運的軌跡。
張惟昭從小是接受唯物主義教育長大的,剛開始的時候,她並不相信第二種解釋,認為第一種解釋就是《易經》問卜最核心的心理機制了。
等她讀了更多的書,接觸了更多的心理學大咖,發現,通往人的內心的通路有很多條,除了交談、寫作和繪畫這些常規方法,催眠、禪定,甚至是追溯前生,都是可能的路徑。這些路徑從範疇上來講並不屬於科學,而屬於現象學。人們現在還沒有辦法透過科學原理去解釋,但這些現象卻實實在在發生了。
比如說曾經有人用意念治好了自己的小兒麻痺症,從癱瘓在床變成行走如常,甚至能到野外探險。這聽起來很匪夷所思,很不科學,會有許多人把這當做謊言或者幻想。但這卻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完成了這項奇蹟的人是米爾頓·艾瑞克森,“現代催眠之父”,醫療催眠、心理治療的頂尖權威,美國臨床催眠學會的創立者。他認為人的心靈有極大的韌性和無限的潛能,他終身都在致力於開發這種潛能,並且帶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
在瞭解了這些極具創造性的想法之後,張惟昭的眼光不再侷限於肉眼可見的物質世界。開始嘗試更多的心理治療方法。
用《易經》卜卦在前世的時候她就曾經嘗試過,實際上,當她嚴格按照《易經》的指示操作的時候,她所卜出的卦象確實與當事人的處境非常貼合,貼合得超出她的想象,給出的預示後來也都一一被驗證。她也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但就是發生了。
當時,她的一位西班牙裔的老師說,是因為她的心靈沒有向自然封閉,所以才會卜問出這樣的結果。
正因為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張惟昭才敢以《易經》卜卦,作為對陳見浚的心理治療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