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其它小說 > 醫心記 > 第十章 生而為女

第十章 生而為女 (第2/2頁)

就算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產後抑鬱也被很多家庭忽視,還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產婦嬌氣、矯情。但實際上,這不是產婦自己能夠控制的。嚴重的話,不僅產婦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成問題,嬰兒的成長和發育也會直接受到影響。

試問一個自己都艱難得活不下去的媽媽?如何養育得出有生命力的孩子?

在這樣一個時代,養孩子就是一個和死神角力的過程。疾病、營養不良、天災人禍,樣樣都可能要人命。

這時候嬰幼兒50%左右的夭折率,產後抑鬱症也為拉高資料做了貢獻吧?

怎麼才能改善這種狀況呢?展開科普?推廣健康產育理念?

想到這裡,張惟昭不由自嘲地笑了。這會兒沒有出版機構、沒有網路;醫科都沒有納入正規教育系統,還以拜師學藝的方式承傳;心理學就更慘了,連基本的概念都沒有,零星的一些心理疾病治療方法,散佈在醫學、道學、佛學,以及民間巫術中,根本不成體系。個人的聲音很難產生大的影響,從哪兒普起呢?

算了,先不想那麼多,迴歸初心,幫得了一個是一個吧。

張惟昭太累了,靠著車壁睡著了。

第二日上午,吃過早飯,師徒做過早課,來到張榮鯤放書籍和草藥的屋子。

所謂做早課就是早起念《道德經》,《南華經》等道家經典。張榮鯤對念這些並不排斥。她覺得這裡蘊藏著許多智慧,和中醫一脈同源。理解這些經典,有助於她理解當下的醫學。

張榮鯤向她問起了昨日的細節。師徒倆都不是拘泥的人,雖然說的是生育這件時人十分講究避諱的事,但兩個人都直來直去,就和說起傷風、心絞痛沒差別。

張惟昭事無鉅細地向師父描述當時的情形。包括產婦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產道的情況,孩子的具體位置。

張榮鯤一邊聽,一邊低頭沉思。聽張惟昭講述接生的過程,似乎很簡單。就和她之前處理錢家、魯家和蔡家的案例一樣,用的都不是複雜的法子,但卻很有效。

但是張榮鯤知道,能做到以這一點的人,放眼四望在整個京城裡都找不到第二個。因為沒有眼光、見識和技術作為支撐的話,這些方法就無法施展。

醫生也許有這樣的眼光,但醫生多為男人,不容許進產房,缺乏實證。產婆經常接觸產婦,卻只憑口耳相傳的經驗行事,對醫理所知有限。

生的時候腳先下來,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所以各類醫術上也有討論,遇到這種情形該如何處理。這些醫書都教了什麼法子呢?

比如,用尺子輕擊嬰兒腳底,嬰兒怕痛把腳縮回去,就會倒著再用頭先出來……

還有教在腳底抹鹽的,抹酒的,甚至還有教給產婦喝香灰水的。

要讓張榮鯤說,這些法子狗屁都不是!

他知道的唯一可用的法子,就是在嬰兒的腳剛剛出來的時候,用大力把腳推回產道,並推動胎兒旋轉,最後再頭朝下而出。

但這樣做的風險也很大,如果胎兒不能順利轉向,留在產婦腹中時間過長,危險自然不言而喻。又或者用力不對,產婦和胎兒都會有損傷。所以,不是非常有經驗的產婆,沒辦法進行這樣的操作。

而張惟昭昨天的所作所為,非但下手要穩準狠,而且要對產婦的身體結構有足夠多的認識,才能夠成功。

張榮鯤不禁感慨到:“時下產婦,就以北京城內而言,死於生產的十有一、二。而在京郊之外的鄉間,則十有二、三。其他偏遠窮苦之地,更不知凡幾。若是……”

若是多一些像張惟昭這樣的女子從醫,不知能救活多少產婦和嬰兒。

張惟昭知道師父想說什麼:“師父,要減少產婦生產時候的死亡,這件事說難也不難。”

張榮鯤道:“說來聽聽。”

張惟昭很直接:“我想把我知道的教給更多人。其實只做好簡單的幾件事,就能減少很多風險。比如接生婆如何洗手和清潔使用的器具,再比如熟悉產婦的身體結構。”

張惟昭說這些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些忐忑的。第一,這時候的醫生講究師門傳承,自己好用的秘法是輕易不外傳的。第二,她知道科普的艱難。

比如十九世紀中期的歐洲,產褥熱十分盛行。而且越是由醫生或者醫學生接生的VIP產婦,產褥熱的機率越高,是由助產士接生的平民產婦的八倍。按道理醫生或醫學生的資歷比助產士要高很多,前者接受過當時最好的醫學教育,後者只接受過最基礎的訓練。這個對比太詭異了。

最新小說: 皇夫同堂:妖孽師兄娶進門 星墟傳紀 封神之大召喚 開著拖拉機闖唐朝 無敵劍痴 世子說他不在乎外表 惡夫寵妃 深宮套路深:病嬌陛下真腹黑 你才不是我哥呢 萌夫在上,蛇蠍嬌妻請小心 一寵成癮:腹黑影帝別太猛 英靈系統 廢材逆天:梟妃戲邪王 第一神王 逆襲之完美贏家 未來之師 (快穿)我高貴冷豔 人鬼情未了 大聖手劄 空間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