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湯望同老族長提議道,“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們各家還是不要分開單幹,需要把人力集中在一起,以便我們全族盡快站穩腳跟。”
其餘眾人紛紛點頭,顯然大家都是這個想法,之前同州湯氏去到大灣村的時候,就是如此操作的。
大家一起建房子一起開荒,速度比單幹要快得多。
但是又不得不考慮好公平性的問題,各家人,有多有少、有強有弱,如果都混在一起吃大鍋飯,長久下去必然會有矛盾。
湯大強於是出言補充道,“不過也必須考慮到公平性的問題,我們的原則,還是要盡可能做到多勞多得,不然長久下去反而不美。”
眾人想了下,不由得點頭。
如今族內氛圍空前凝聚,是要提早扼殺掉一些破壞氛圍的因素,避免日後鬧矛盾。
一時都看向湯大強,看他有什麼好主意。
湯大強則是結合當年自己小時候經歷過的工分制度,斟酌著提出來,“我想了一個工分制,就是根據不同活計的工作量,定一個工分,每家幹多少活,得多少工分,到後面,則按照工分數分房子和分地。”
眾人聽得似懂非懂,他繼續補充說明道,“就比如去南城工地幹活,是五個工分,去開荒,是四個工分,去清理地基和修房子,是三個工分。”
“假如顯山家,要是出兩個人去南城工地幹活,那便是十個工分,要是一個人去南城工地幹活,一個留在家裡清理地基,則是八個工分。”
“大家可以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他以徵詢意見的口氣說出來。
湯顯甲最先反應過來,只覺得這樣很好,“這樣誰家樂意出幾個人、願意去哪裡都行,只需每日算出來這工分數,到時候工分多的自然可以分到大一些的房子,工分少的,只能分到小一些的,甚至再不夠的,則只能再額外出錢補。”
聽了這麼一補充解釋,眾人紛紛恍然大悟。
這不是簡單嘛,就是類似每個人都是給族裡幹活。
但是族裡不發銀錢,而是發這什麼工分,幹不同的活,得到不同的工分。
最後這些工分,就都可以用來換房子和換開好的山地。
大家紛紛出言,議論了一番,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很好。
“還是大強這腦子活!”湯望同由衷地贊嘆道。
他之前還在愁,不同於當初的茅草屋,這次的房子很多人可是想著傳家的,要是沒處理好可不是容易心裡起芥蒂嘛。
沒想到有了這樣一種計算方法,多勞多得,公平得很。
湯大強摸摸頭,這次這個主意可不是女兒背後說的,而是他自己小時候親身經歷過的。
剛才他只是大致提出來,具體還有很多需要細化的地方,比如男女小孩根據貢獻不同都需要劃分不一樣的工分等級。
還有他提醒道,“這種方法,只是適合我們全族現在初來乍到的特殊情況,等房子建好,荒地開好,還是要恢複每家每戶自行經營的模式來。”
因為同樣是他的親身經歷,這工分制度時間長了,還是會有很多問題。
什麼樣的制度,都不如包産到戶責任到戶。
這可是經過歷史檢驗過的,他沒必要再去檢驗一次。
族裡人聽了這話,沒有想太深,只以為是忙完共同事務後自然而然要分開。
轉頭就商量起來這所謂的工分制度的各種細化問題來,一時荒地中間的大篝火燃到半夜,領頭的人圍著篝火商量了半宿。
只是這裡面不包括湯顯通一大家,以及朱大戶一家。
他們兩家不會參與到這裡面來,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二)初步計劃
朱大戶家,跟著一起來到了西北角定居。
他家算是五口人,按照人口數量也分得了相應的地基,就挨著湯氏這一塊。
他有錢,自然要趕緊把房子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