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上類似與“t”形的槓桿具有省力的作用,帶動磨杆,足以讓一個差不多九十歲的老太太能支援推動一個直徑大約六七十厘米的磨盤所需要的力氣,儘管依舊避免不了疲憊,但已經是唐婆婆支撐起這個家庭半輩子的助力。
磨盤在喬時的手下更是顯得微不足道,飛快執行的轉速讓小家俊放豆子的速度都差點跟不上了,連聲喊著“慢點慢點,我跟不上了!”
其實磨豆腐還有著各種講究,推磨的速度快了慢了都會影響口感,唐婆婆做的更是故老相傳的古法豆腐,不像市場上那種怎麼顛簸都不會碎的品種,這種韓久久家鄉特有的手工豆腐鮮嫩得無法想象,捧拿都得輕手輕腳,稍不留神就能碎成好幾瓣。
但也正是因為成型不易,這種豆腐向來不為那些大酒店的廚師所喜,因為它不能任由人們心意切塊塑型,除了做湯之外基本端不上臺面,所以一般只流行在不注重食物外表的農村地區,憑藉其爽滑鮮嫩的口感牢牢統治了豆腐市場幾百年,至韓久久重生的那會都還沒有改變。
而唐婆婆,就是十里八村做豆腐做得最好的,她的豆腐小攤就擺在家門口,下午兩三點才開始賣,一天就賣一鍋,不到四點就會被旁邊幾個村子的購買力搶購一空。
其它做豆腐的要不是遠遠離開唐婆婆的市場輻射範圍,就是老老實實避開她擺攤子的時間,這在十里八村幾乎已經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了。
也因此,唐婆婆才能以一己之力將無父無母的小家俊拉扯到這麼大——
“婆婆,你有想過……以後您不在了,小家俊怎麼辦嗎?”
跟著唐婆婆東拉西扯了半天,韓久久忽然話音一轉,問道。
“嗯……”
唐婆婆似乎很是淡定的接過了這個話題,砸砸風乾了的橘皮似的嘴巴,目光“看”向那一大一小聲音傳來的方向,渾濁的白膜似乎也無法阻擋她目睹她小孫子指點江山的意氣模樣——
“慢點慢點,我奶奶說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小傢伙手速跟不上後滿是氣惱的模樣。
喬時:“哦。”
慢慢放緩了推動的速度。
小傢伙:“我放豆子的時候你要把稍稍停一下,不然會把豆子灑出去的,哎,看著點桶,別讓豆漿漫過白布外邊去了!”
喬時聞言輕輕捏了捏桶邊的四個布角,確保它們不會被豆漿從磨盤上流下來的力度捲到一起。
小傢伙:“唉呀,沒水了!”
喬時:“我去提……”
“要井水!”
“知道了。”
英明神武的喬中校在磨豆腐這一項上被小傢伙指揮得團團轉,唐婆婆扯著乾癟的嘴皮輕輕笑著,她早已與失明無異,但那似乎從來都不是問題,她還能磨豆腐,還能“看見”小孫子無憂無慮的童年,旁的苦難就彷彿一下子都與她沒什麼關聯了。
“唔……人總是要死的嘛。”
老阿婆用那關節腫大變形的枯瘦手掌摸了摸自己皺紋橫生的額頭,那彷彿只剩下蒼老的皮包裹的頭骨生硬得嚇人,她笑笑,有些滿足也有些失落的道:“都已經這麼老啦,我還感覺離結婚那會沒差多遠呢,原來已經這麼老了……”
“都說人沒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福,以前我埋怨日子太苦,把眼睛都哭瞎了……現在卻只怕苦日子也沒剩朵久,看不見我家阿俊長大了。”
“才六歲,讀學前班……我幫他買了升一年級的新書包,還有好多筆和新本子,藏在我的衣櫃裡。”
“……扯了幾尺布,本來想給他縫幾件衣服,可是我的眼睛已經越來越瞎了,阿俊幫我穿好針,我摸著也摸不出該剪哪裡了,索性就縫了個鞋帶,也在小書包裡,也不知道他用不用得上,現在的娃娃都不愛綁鞋帶了。”
“想看他揹著書包讀小學,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然後娶一個一樣讀過大學的閨女,以後生下來的娃娃就是文化人了!不像我,到死了也不認得一個字……”
“媳婦不用多漂亮啊,能跟他一起吃苦就行。”
“他爺爺、他爸爸兩輩子都沒用,沒給他留下來什麼家產,以後要靠他自己去掙啦,人家閨女跟著他吃苦,一定要好好待人家。”
“我家阿俊這麼愛打球,呵呵,聽人說打球以後要長高呢,肯定比院裡那棵小棗高,高點好啊,高點容易找媳婦……”
老阿婆不知道是不是被勾起了思緒,做在韓久久旁邊,絮絮叨叨的念著一些細碎的囑託,彷彿感受到了什麼一樣,將往日一些深藏於心底的話通通唸了出來,“望著”笑得沒心沒肺的小傢伙,眼中到底醞釀出了一絲愁緒,輕輕拍著韓久久柔弱無骨的小手,長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