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這一次常有志來,張明沒有下位。
初次見面,來者是客,以禮相待;而現在,他和常有志的上下級關系必須透過位置來明確、來體現、來強化。
但態度上的熱情與親切是必須的。
張明問:“學校情況怎樣?”
常有志回答道:“張局長,很遺憾啊!這次我不能當喜鵲,而只能當烏鴉了。我不打算報喜,只想報憂。”
張明說:“看得出,你是一個務實的領導,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粉飾太平。這樣好,便於我們領導掌握真實的情況,也便於你們快速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
常有志有點興奮,他說:“張局長,剛才我心裡還忐忑不安,聽您這麼一說我就踏實了。其實我也可以給您彙報一下大好形勢,這樣您聽著舒服,我的日子也好過。但是光圖眼前的舒服不行,遲早是要交帳的啊!長痛不如短痛,晚說不如早說。”
張明道:“這就好比一個人得了病,瞞著只能讓病拖得更重!早報告,早治療,就可以早痊癒。說吧,我喜歡陽光明媚,但也不迴避陰風苦雨!”
“阻力重重啊!”常有志嘆了一口氣,說:“我現在有三道難題,等著你為我破解!”
常有志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三架馬車”給他出的。
這三架馬車分別是管教學的副校長李清華,管德育的副校長劉仁貴,管後勤的副校長汪望明。
這三個人之前為競爭校長職位曾爭得不可開交,三個人都作了“投資”,找了關系用了錢,但最後卻都沒有成功。果子被常有志奪走了,這個外來的和尚居然到一中這個大廟裡當起了實際上的方丈。
殘酷的現實讓他們驚醒了。正是他們大打內戰才讓常有志有了可乘之機。於是他們決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現在的情況需要他們團結起來,一起對付常有志。
每次開校長辦公會,常有志佈置的工作,他們總要一唱一和,說三道四,搞得常有志很難堪。
搞起工作也是人為地為常有志設些障礙,出些難題。
例如,教師節的時候,常有志因為新官上任,想多為老師們發點福利,讓老師們對他增添一份好感。他問劉仁貴:“劉校長,去年學校教師節給老師們發了多少錢?”
“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