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武陽城,易水總部。
當鞠武前來找人時,卻發現荊軻不在,不知道去了哪裡,只能返回自己的府邸。
等回到府邸,卻燕丹派人來邀請,說有急事相商,務必去太子府一趟。
鞠武想了想,還是帶著手下,去了太子府。
兩人雖然恨不得對方死掉,但是面對中原局勢,不得不短暫地聯合在一起,秦國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特別是秦軍攻破了壽春,註定了楚國被滅,現在只是收服楚境不肯投降的那些人罷了。
那麼接下來的動作,秦國必定會與燕國一戰,誰也阻擋不了這個趨勢。燕王喜不只一次地對鞠武發著牢騷,要將國都遷移去遼東,免得被嬴政打來。燕王喜太怕嬴政了,甚至為了減少嬴政的誤會,特意將國都遷去了附近的薊城,並且收縮兵線,將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一處,就怕秦軍打來。
燕王確實很怕,前面私自調運戍衛軍,陳兵在易水河畔,惹惱了嬴政,也派出三萬戍衛軍對峙。特別是北方傳來訊息,雍城之兵以邊防軍演練的說辭,與燕國戍衛軍進行軍中交流,以抵禦匈奴人的攻擊。
每年的冬天,匈奴人都會來長城邊防侵擾,秦、趙、燕三國的邊防軍也經常進行這樣的交流。面對此局,燕王喜哪敢讓戍衛軍繼續在易水河畔不走,急忙將那些兵又調了回去。戍衛軍走了,自然要派出地方部隊駐紮,免得秦軍打來。
秦國既然能雙線作戰,那麼就能在打楚國之際,再派兵攻打燕國。雖然趙嘉一再宣告,楚國沒有全境攻下,秦國不會攻打燕國,但是燕王喜就是怕,還是做著戰爭前的準備事宜。以至於對燕丹的監視,也不再過問,還給出許多兵權。
燕丹有了兵權,可心裡一直不好受,因為大家都知道,燕王有遷都之心。那麼他手上的那些兵,就必須留下來斷後,與秦軍正面作戰,燕丹哪有底氣。燕軍連趙軍都打不過,就不可能打的過秦軍。
當鞠武到了太子府,與田光、燕丹見了面,三人坐下對飲了一樽酒,就見燕丹直接言道:“太傅大人,你是父王的老師,父王對你言聽計從。可我們都知道,父王有遷都之心,此事在薊城傳的人盡皆知。我們不能遷都,不然等到秦國打來,前線將士哪有信心作戰,您能否勸阻一下父王?”
鞠武苦笑道:“我與太子的恩怨,現在必須拋去一邊,秦王嬴政太厲害了,居然有勇氣二次伐楚,仗還打贏了。接下來肯定要與我燕國一戰,所以大王很害怕。”
“一個人有了恐懼之心,就算我是大王的老師,他也不會聽我的勸。為今之計,我們只要另謀他策,如果限制秦王的腳步。秦王太急了,剛取得三晉之地,又攻破了壽春,中間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停歇,將造成地方不穩的跡象。”
“我們要想盡方法,拖延他的進軍速度,只要拖個三年,秦國地方不穩的勢力,會逐步地出現反叛,那就是我們的機會。希望嬴冉太后,在長江以南,再拖延一段時間,我們就可與代城的趙嘉從容布兵,坐等匈奴之戰到來,秦王想再攻打我們,就不可能了。”
田光問道:“太傅有沒有具體的對策?”
鞠武言道:“我的計謀用盡,現在就看嬴冉太后的手段了。那位太后比我們都狠,為了自己的權勢,連羋嬴兩族利益都不管,將昌平君趕上了楚王的位置,這招確實毒辣。”
燕丹嘆道:“聽到負芻投降了,我就為大燕擔心。在我們的圈子裡,向來以負芻和嬴政居首,現在連負芻都敗了,我是怎麼也不是嬴政的對手。無論嬴冉太后的手段有多毒辣,最終她都會敗,我們不能將燕國的利益,寄託在別人手上。”
“我對嬴政很瞭解,他之所以這麼急,就是為了一鼓作氣,將我們都打趴下。每場大戰,都要進行長期的準備,此點秦國做的最好,而我燕國卻是被動的準備。撤下了戍衛軍,燕國各地的地方部隊,根本不是楊端和的對手。”
“就算打敗了楊端和,還有蒙武、王翦等眾多大軍,我大燕國力本就比秦國差,哪裡經的起這麼消耗?現在的局勢,只有一個辦法。”
鞠武和田光聽的露出欣喜之色,他們都想不出辦法,燕丹居然想出來了,齊聲問道:“計將安出?”
燕丹堅定地言道:“刺殺嬴政。”
聽到此話,兩人同時搖了搖頭,秦王哪是那麼好刺殺的?
卻聽到燕丹肯定地言道:“兩位不要搖頭,殺死嬴政,乃是最好的辦法。”
“嬴政坐穩秦王之位,秦國找不到第二個皇族代替他,只要他死了,秦國必然上演皇子爭位,會在內亂中不斷地消耗國力,根本無法對外用兵。太傅也說了,我們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嬴政吞併天下的腳步,哪會給我們那麼多時間?”
田光搖頭道:“太子說的很有道理,但你也應該想到,秦王不是那麼好刺殺的。秦王經歷的刺殺次數,比任何人都多,秦王本身就是訓練營出身,別說民間的那些同行,就算是供奉們出手,也殺不了他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