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面色不悅道:“有違道義?燕國都動用了戍衛軍,軍國大事,有什麼道義可言?成王敗寇,乃是至理名言。昌平君大人,就事論事,你有私心。”
羋啟即刻言道:“我就是不想秦國吞併楚國,請大王定奪。”
遠處的秦宮大宴,華陽夫人坐在位置上氣得全身發抖,所有人都聽出來了,羋啟當眾反對此事,已經遠離了華陽宮的初衷。秦楚之戰,不吞併楚國,那幹嘛還要去打?攻破幾個城池,能有什麼用,華陽夫人根本回不了家鄉。
嬴政言道:“羋啟大伯,羋嬴兩族世代交好,彼此吞併土地,皇族又不會受損,為什麼不能吞併楚國呢?本王算是看明白了,你人雖在秦國,心裡還是以楚國的利益為重,我豈敢再用你?”
羋啟苦笑道:“大王用不用我無所謂,我只是不想楚國被其他諸侯國吞併。”
嬴政正色道:“那本王今天告訴你,大秦必須要吞併楚國所有土地,方能完成統一大業,你會怎麼做?”
羋啟當眾行了一禮,言道:“大王用兵,重在陽謀,小臣斗膽說一句話,如果秦國真要對楚國動兵,請放我回去,我必定能將秦國打回去,不知大王可敢放我?”
嬴政大聲道:“有何不敢?既然羋啟大伯無心秦國,我現在就放你回去。請你馬上帶著家眷,回楚國吧。”
羋啟再行一禮,道:“多謝大王仁慈,家眷就不用了,本王獨自返楚,將用事實告訴大王,這麼做是不對的。”
羋啟轉身而走,快速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甚至都沒有跟華陽夫人打招呼。
鍾離冷聲道:“羋啟不能留,此人對我大秦兵力分佈太熟悉,真讓他提前回去,楚國必會像燕國那般,做好戰爭準備。請公子下令,誅殺羋啟。”
嬴政搖頭道:“本王做事,行得堂堂正正,就算羋啟回去以後,還能阻我大秦兵鋒嗎?我大秦的國力比楚國強,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楚國又能做什麼?小鐘不得阻攔,他要讓我看清現實,我就用現實告訴他,誰對誰錯。”
又當眾言道:“諸位也都聽到了,秦楚之戰,當一戰定乾坤,一戰拿下壽春。現在燕國有了準備,但魏國還沒有準備,當有王賁領軍,零羽配合,圍困魏國國都大梁,其餘兵力攻打楚國。”
所有人竊竊私語,尉繚言道:“兩線作戰,貴在速戰速決,如果拖延下去,兵力很可能不夠。王翦將軍,你怎麼看?”
王翦摸了摸鬍鬚,言道:“也不是不可以,想要與燕國開戰,就必須拿下魏國。魏國地勢太差,只要水淹大梁城,魏王應該會投降的。”
零羽言道:“燕國陳兵易水河畔,我大秦也可出動三萬戍衛軍對峙,讓燕軍不敢支援。王賁將軍只需帶領五萬兵馬,半年之內當可拿下魏國,至於其餘兵馬,當有王翦將軍全權統帥,應該可以攻下楚國。”
尉繚笑道:“我們還要與齊王簽訂攻守相助,只要攻下楚國,分一些土地給齊國,也沒什麼的。”
周圍的人都笑了,齊國武備荒廢已久,佔的土地再多,更會讓齊國兵力吃緊,反而對秦國最有利。以往每次列國聯軍,齊國都是突破口,這一次也不例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嬴政笑道:“王翦將軍,與楚一戰,你覺得需要多少兵力合適。”
王翦言道:“當需六十萬大軍。”
許多人倒吸了口涼氣,居然要那麼多兵,嬴政皺眉道:“我大秦除了戍衛軍,也只剩下八十多萬可戰之士,六十萬太多了。”
王翦言道:“楚國帶甲之士也有三十多萬,北方人不習水戰,河道交錯,大王想要一戰拿下楚國,就必須要六十萬不可。”
嬴政愁了,動用那麼多兵,拿下楚國應該沒問題,可這會拖延統一中原的腳步。時間不等人,中原必須在幾年內統一,方能與匈奴正面一戰。如果真要用那麼多兵,就需要抽調在趙國的許多兵源,就無法圍攻代城的趙嘉了。
正當嬴政犯愁之際,李信走了出來,言道:“六十萬太多了,請大王給我二十萬,我定能攻破壽春,拿下楚國。”
嬴政眼睛一亮,問道:“李信將軍,你有何計謀?”
李信自通道:“我與戍衛軍交往甚密,只要大王讓蒙恬將軍跟隨我一同攻楚,單憑強悍的戰力,就可以吃下楚兵主力。南方人只熟水戰,而我卻不與他們水戰,會加快行軍,在平原上與之決戰,又有何不能勝的?”
這個計謀好,只要快速推進,長江天險那麼廣,楚國不可能全面防守。只要渡過河,擺開陣勢,楚國想不決戰都難。平原作戰,正是李信的拿手好戲,何況他還帶著蒙恬的軍隊協助作戰,確實有戰。
零羽皺眉道:“恐怕不妥吧。蒙恬只懂戍衛軍戰法,並不熟悉南方戰法,他應該應對北方戰事。我覺得還是讓王翦將軍統帥,李信將軍還很年輕,資歷也是個問題,二十萬還是少了點。”
李信言道:“抽調六十萬,整體軍事計劃就要做出改變,請大王相信我,我必能一戰拿下楚國。”
嬴政問道:“王翦將軍,你真的要六十萬嗎?”
王翦答道:“非六十萬不可。”
嬴政笑道:“將軍老了,謹慎雖好,但楚國根本沒有那樣的戰力,我覺得李信將軍說的很對,二十萬就足夠了。”
王翦言道:“既然大王不聽,下臣也無話可說,就放我回頻陽老家吧。”
嬴政應許,零羽、蒙武等人卻覺得不妥,嬴政有了決定,也無法再說什麼。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