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後院,王翦悠閒的釣著魚,當嬴政來到近前,他才發現嬴政的到來。
王翦行了一禮,苦笑道:“大王靜思七天,怎麼靜思到我這裡來了?如果被太后們知道,肯定要落數我一頓,沒想到我賦閒在家也得不到清淨。”
嬴政將王翦按在座位上,回了一禮,然後坐下言道:“不瞞老將軍,此次來意,你應該清楚。李信敗了,不但敗了,還死傷二十五萬大軍。大秦開國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死傷這麼多人,對上對下,我都要再次雪恥。”
王翦皺眉道:“只要是戰爭,有成功就會有失敗。我大秦的國力確實比楚國強,但是短時間內再次伐楚,國力能跟的上嗎?”
嬴政肯定地言道:“國力絕對能跟的上,就因為別人不信秦國能再戰,才能打負芻一個措手不及。楚人現在充滿了戰勝後的喜悅,所謂驕兵必敗,而我大秦再次攻楚,軍中之人充滿了復仇之心,哀兵必勝。再次伐楚,本王不能敗,大秦也不能敗。”
“倘若再次戰敗,我這個秦王做不下去,大秦更會帶著戰敗的創傷,徹底失去統一中原的時機。所以這一次,我不能再用錯人了,與楚之戰,非王老將軍不可勝任。”
王翦問道:“下臣也想問大王,為什麼你要那麼急?以我大秦的國力,只要消化完三晉的土地,吸納三晉子民為我所用,中原遲早會一統。”
嬴政嘆道:“不急不行,除了中原之戰,本王還要面對三場更加艱難的戰役。一是百越之戰,二是匈奴之戰,三是血祭之戰。”
“這幾場戰役,都必須我親力親為,方能解決。這個前提,就必須中原一統,拿下楚國,我才能親赴百越。我不親自過去,百越聖女就不會出世,就不會讓百越一族投誠。”
“與匈奴之戰,敵我兩方沒有任何限制,眾多巔峰強者都會出手。北方有樓蘭女王,而我中原沒有一位聖級強者,不拿下百越,蒼冥老祖就不會替我出手。起碼我要在造成一個局勢,那就是兵對兵,將對將的格局,否則中原根本不是匈奴的對手。”
“最後的血祭之戰,更牽動著天下所有的強者,我大秦許多強者都會參與,本王的眾多妃子也會參與。如果這些人都死了,剛剛統一的中原,很可能會再次動盪,到時候本王還拿什麼去約束那些桀驁不馴的民間勢力?”
“這個時間,只有六年。無論本王怎麼考量,中原都必須在三年之內一統。哪怕吞併了列國,留些殘餘勢力以後慢慢清剿,也要造成就成事實。唯有如此,我中原人才能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匈奴之戰。”
王翦低頭沉思,還是坦誠地言道:“大王非不得已才用臣,可我還是那句話,想要吞併楚國,攻下壽春,非六十萬兵力不行。如果兵力少了,無論派誰統帥,都很難獲勝。”
“楚國曆史比周朝還要悠久,北方人不習水戰,種種弊端限制,想要吞併那裡都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
嬴政問道:“以老將軍的考量,一年之內能攻下楚國嗎?”
王翦搖頭言道:“我只能保證攻下壽春,想要完全吞併楚國,起碼需要兩年時間。”
嬴政想了想,言道:“計將安出?”
王翦言道:“與楚交戰,只能圍城打援,穩紮穩打。楚人擅長水戰,那我就不過河,只攻擊城池。拿下的城池,兵力不斷地填充進去,如果項燕不主動出擊,我就會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下去。”
“這個時間不需要多,只需三個月,我能將壽春周邊的城池全部拿下。楚國水道不是多嗎?他們要斷我們的後勤糧道,那我就一次性地囤積一年的糧草,並且下發給每個城池一年的供應。並且後勤會一直地補給進去,造成消耗戰的姿態。”
“楚國最怕的是什麼?就是與我大秦比拼國力,就算項燕能坐的住,恐怕楚王、昌平君會坐不住的。這種戰略簡單粗暴,無論項燕使用什麼計策,我都不為所動,直到出現最佳戰機之時,我才會出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實李信的戰略並沒有錯,只是他太心急了,盲目地渡河,一切都被項燕牽著鼻子走。我的戰略,也和他一樣,就是消滅楚國的主力軍。楚國主力軍就是項家軍,只要滅掉這支軍隊,整個楚國哪怕水戰再強,兵力的缺失,也擋不住我大秦鐵騎。”
嬴政眼睛一亮,不愧是戰神王翦,這樣的計策都能想的出來。只打城池,不打水戰,每次攻下的城池都囤積一年的軍需,就不怕項燕使用拖延戰術了。
以秦軍的戰力,打下一個城池很容易,關鍵是怎麼守住。有了一年的糧草,穩定了軍心,完全不怕什麼了。從而將被動的形勢,化為主動,到時候急的可能就是項燕。
嬴政又問道:“老將軍認為,六十萬兵力,我大秦應該怎麼給出?不怕你笑話,以咸陽城的那些臣子們的能力,想要集結這麼多兵力,恐怕沒人能辦到。”
王翦深思了片刻,睜開雙眼,再次問道:“大王真的要給我六十萬大軍?”
嬴政認真地言道:“既然非六十萬不可,那本王就必須想盡辦法替老將軍取來。這個難度可不小,必須要讓燕國不敢支援,還不能動用戍衛軍才行。”
王翦言道:“看來大王鐵了心要滅楚,那下臣只能獻策了。”
“這個兵力其實很好調,我大秦地方軍隊三十萬,各家權貴府邸抽調一些人,組成十萬大軍也不難。三晉之兵,再次打亂整編,籌集十萬也行。楊端和軍全部秘密調來,正好達到六十萬之數。”
“為了以防不測,大王還要忍痛割愛,必須調五千禁衛軍給我。戍衛軍不能調,但是禁衛軍屬於大王的嫡系王牌,怎麼用別人也無話可說。如果這樣都攻不下壽春,我王翦的名字就倒過來寫。”
嬴政聽的大點其頭,言道:“就依老將軍之言,此一戰,本王已無後路可退。”
君臣二人,對其中細節進行著討論,每一步的算計,都仔細考量。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