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賈樂呵呵地笑道:“戍衛軍對外不對內,整整三萬戍衛軍啊,皇族的老人們估計都坐不住了。燕王頂著這個壓力,膽子只會越來越小,遲早會將戍衛軍撤回去,改換地方軍隊駐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零羽大人做的很漂亮,亮明瞭旗幟,也派出三萬雍城之兵對峙,燕王的壓力就更大了。戍衛軍不退,零羽大人就不會退,皇族老人們只會責罵燕王,遲早會頂不住壓力。如果所料不錯,燕王必會在半年之內,將戍衛軍撤回,換上其他部隊鎮守。”
“我大秦為了這一戰,準備了很長時間,列國根本就沒有那個準備。燕王也是迫不得已才派出戍衛軍,因為他膽子小嘛,可用了戍衛軍,他的君王之位就不穩定。再加上燕國內部的矛盾,燕丹太子的存在,估計很長時間,燕國的國力都會在內亂中消耗殆盡。”
君臣兩人在那裡樂了一陣,嬴政又問道:“你覺得本王什麼時候能拿下楚國?”
聽到這個問題,姚賈皺了皺眉,坦誠地言道:“大王還是太急了,楚國我出使過多次,楚國內部看似混亂,但一直有嬴冉太后掌權。只要楚王不犯錯,很長時間都不會被趕下臺,畢竟楚國能成君王的皇子死的太多,現今只能用負芻。”
“如果我大秦再等待幾年,坐等楚國君王交替,朝局跌宕,再功楚方是最佳時機。現在秦楚之戰就要打響,負芻的楚王之位只能更穩固,所有列國都是這樣,內部可以亂,但是遇到外部危機,都會團結起來。”
“再加上大王不用王翦老將軍,改用李信將軍,兵力只有二十萬,根本拿不下壽春。李信資歷還是太淺了,下臣認為,應該派軍支援,隨時做好圍困壽春的兵力。”
嬴政笑道:“姚賈啊,我大秦需要新鮮血液,不能總是讓老將出馬。既然李信敢挑起這個擔子,私下裡應該做好了功課,我們就應該給他足夠的信心。現在再說這樣的話,難道讓本王將他調回來嗎?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
“二十萬兵力確實不夠,只要等他平原大勝以後,圍困壽春之時,後續的兵力就會相應補上。現在不派兵,主要是讓李信放心,本王不會另換其他大將取代他的位置。”
姚賈言道:“大王能想到這一步,下臣也就放心了。”
看著姚賈退去,嬴政心裡總覺得哪裡出現了問題,王翦說二十萬兵力不夠,零羽和姚賈也這麼說,難道自己真做錯了嗎?想要整合大量的兵力,準備起來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自己真的沒有多少時間,三年之內必須統一中原,希望李信不要讓自己失望吧。
再將目光看向魏國,兩線作戰,魏國肯定要提前拿下,方能出動更多的兵力支援李信。嬴政也不指望李信能攻破壽春,只要他能圍住壽春三個月,就算達到戰略目的。
時間過去很快,一個月後,王賁捷報傳來,已經將大梁城團團圍住。各處城池都被吞併,魏國主力軍全都壓縮在大梁城,就等著河渠水勢漲高,水淹大梁城。
而李信的動作更快,已經將楚國外圍的城池全部吞併。以部分軍隊由蒙恬指揮,沿汝河兩岸前進,從正面進攻楚軍,佔領寢城。主力軍由李信親自指揮,從汝水以南,經過舞陽、平輿、新蔡、潁邑迂迴楚軍左側翼,與蒙恬軍會師,佔領了平輿。
兩支軍隊呈鉗形之勢,秦軍未遇楚軍重大抵抗,進佔兩城後,已經將燕軍主力圍困在平原上。項燕部隊居然沒有進駐壽春,而是在平原上駐紮營盤,只等李信渡過洪河,與之決戰。
這一目的,恰恰是李信想要的,只需修整半個月,渡過洪河,展開決戰。嬴政看到這裡,自己都笑了,論平原交戰,楚人哪是秦人的對手。
洪河乃是長江的一條支流,跨度太廣,李信修整的這段時間,估計就是選擇渡河地點,以免楚人半渡而擊。李信確實不笨,天下人都知道北方人不習水戰,那我就根本不與你水戰。
這裡的戰事,尚需要一段時間,而魏國那邊,更是傳來捷報。楊端和部隊主動出擊,切斷了魏國逃向燕國的道路,就算燕王想派兵支援,也辦不到了。
這一天,捷報頻傳,整個咸陽城喜氣洋洋,嬴政也暗自點頭。無論是王賁、還是李信,首戰告捷,一路都沒有抵擋之勢,初步目的都達到了。如果所料不錯,秦魏之戰結束,李信與項燕的決戰,也會相應的打響。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