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春,冰雪還未融化,秦國的兩支大軍,快速向兩個方向奔去。
嬴政猶如狂暴的獅子,一刻也等不了的姿態,兩支大軍虎視端端地進駐邊境,完全一副速戰速決的樣子。
魏王受不了了,不但要面對王賁的大軍,楊端和的大軍也擺出陣勢,死死地掐住魏軍後退的路線。魏王拼命地向各處求援,聲音傳的很大,卻沒有一點聲音。
燕王和楚王也很無奈,不是他們不支援,而是嬴政戰事準備的太充分,根本不敢派出軍隊。其實燕王有點後悔了,派出戍衛軍在易水河畔,秦國相應的也派出戍衛軍對峙,哪裡能過的了河。
易水總部,荊軻、燕丹、鞠武、田光全都在。在這個時候,所有的個人恩怨全都放下,密切注視著秦軍動向。嬴政擺出來的姿態太嚇人了,如果燕國敢支援魏國,戍衛軍統帥零羽完全有理由對燕國展開攻勢。
鞠武不自信地言道:“陳兵易水河畔,難道錯了嗎?倘若秘密調兵,雍城之兵根本不會到來。如果現在再派出大軍支援魏國,就會對上楊端和的部隊,那可全是老兵,我燕軍除了戍衛軍,根本打不過。”
荊軻冷笑道:“叔叔做的沒錯,提前有了準備,以防秦國偷襲。形勢很明瞭,大梁城再堅固,也有攻破的一天,天下就沒有攻不破的城池,何況魏王一點戰爭準備都沒有。總之一句話,魏國註定被滅。”
“我現在最期待的是秦楚之戰,聰明反被聰明誤,嬴政太急了,統帥之人居然不選王翦,選了個才智平庸的李信。李信這個人,只能為將,不能為帥,他根本不是項燕的對手。項燕加上羋啟和嬴冉,李信憑什麼打贏楚軍?”
田光附和道:“只要秦軍一敗,至少三年之內,我大燕無憂,最多丟些土地罷了。秦國想要統一中原,就必須先拿下楚國,倘若攻我大燕,只要我們收縮兵力,隔河對峙,耗也能耗死秦國。”
“秦國想要吞下楚國,沒有四十萬大軍不可能辦到,再想要攻我大燕,起碼也需要三十萬以上。雙線作戰,兵力消耗之下,秦國根本沒有那個國力再攻我大燕。現在我很期待,項燕會消耗多少秦軍呢?不需要多,只要十五萬兵力就夠了。”
“秦國的賞罰制,死人可比活人的撫卹金還要高。”
燕丹不自信地問道:“諸位都認為秦楚之戰,秦國會敗嗎?本太子對嬴政那個傢伙太熟悉了,別看整天一副與人和善的模樣,其實他滿腦子都是算計。趙遷被他算的陪了國,我看齊王也有這個趨勢,那個姚賈口才太好了,絕對能騙死他。”
幾人面面相覷,如果燕丹不說,許多人都忘記了齊王的存在。這位齊國的君王,荒廢軍務太久了,真不知道他拿什麼保住自己的國家。那位秦國上卿姚賈,每每出使列國,都能將死馬說成活馬,那個口才確實好的不能再好。
列國之人都沒關注齊王,而姚賈冷不聲地去了齊國一趟,居然與齊王達成了結盟協議。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齊國再衰落,國力也比燕國強,弄的燕王不得不拉出戍衛軍。
沒錯,燕王這麼做,並不是真的想與秦國為難,而是提防齊國。秦國就夠燕國難受了,如果齊王也派兵過來,估計燕王喜會毫不猶豫地遷都。
而那位口才很好的姚賈,樂悠悠地進入了咸陽,直接覲見了嬴政。
嬴政問道:“你只去齊國,為什麼不去其他幾國?”
姚賈笑道:“君子不立圍牆之下,縱觀列國,現今只能去齊國。”
“楚國,我大秦就要與之開戰,楚王負芻可能不殺我,但是昌平君大人肯定會殺我。我去那裡沒用,只有等到秦楚之戰結束以後,我才會去。”
“燕國,燕王喜都派出戍衛軍了,秦燕遲早會有一戰,我去那裡還能做什麼?一點用處也沒有。不能為我大秦取得利益之事,下臣沒有心思去。”
“魏國,那就更不用去了,大王擺出來的姿態,按照我的估計,必定能一舉吞併魏國。何況魏國夾在秦、燕、楚中間,領土範圍狹小,我大秦想要統一中原,就必須要滅掉魏國。”
“這些國家都不能去,所以我才想到去齊國。齊王不愧是位昏庸的君王,貪圖享樂久了,連基本的列國局勢都分不清,再加上後勝丞相與我配合,達成聯盟協議,更能為我大秦換來更多的利益。這個聯盟,必須要結,遠交近攻乃是我大秦國策,我就以齊燕、齊楚以前的矛盾,同時賄賂後勝等人,說服了這位昏聵的齊王。”
嬴政笑道:“這個結盟很重要,我大秦雙線作戰,兵力吃緊。只要齊國擺出姿態,燕、楚兩國根本不敢派出所有兵力,以防齊國背後偷襲。燕王喜果然膽小,嚇得連戍衛軍都調出來了,我看那位在皇族面前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