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嬴政強勢的坐鎮下,以一位嬴氏族人的血,建立了捕快營,從此確立了這個部門,在大秦政權上一份極其重要的地位。
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這樣獨立在外的權力部門。嬴政模仿唐朝的地方衙門,以六扇門的概念,提前建立了捕快營。這個超前的意識,平時嬴政根本不敢做,但為了穩定自己的大權,藉著趙姬調查嬴子楚死因的迫切心情,也迎合華陽夫人維護羋氏一族得到延續的心態,這才建立起來。
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可如果再出現內部人有牽連,需要避嫌之時,還要繼續查下去的話,那捕快營的權力,簡直大到不可想象。本就超前的部門,還要賦予這樣的大權,實在太急了點。
在嬴政看來,一切的行政法令,都要首先融入這個時代,在他的影響下,要慢慢地讓別人理解才行。這就如溫水煮青蛙,在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下,讓人們覺得,確實需要設立這個部門。
特別是在朝堂上,他和宮鳴已經很清楚地闡明,捕快營和廷尉的區別。兩個部門雖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所查的範圍,大不相同。捕快營查的是大案特案,必須得有相當多的特權,最起碼關於皇族之事,廷尉就不敢去查,而捕快營就敢查。
而捕快營在行使權力的時候,也不會妨礙到廷尉的事務,甚至在合適的情況下,廷尉覺得棘手,查不了的事情,完全可以移交到捕快營,從而達到兩個部門雙贏的結果。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看似宮鳴等請聖旨的意思,嬴政第一個想到的是,萬一捕快營的人出現了某種巨大的問題,那該怎麼辦?難道讓嬴政自己去查?而除了嬴政,其他人根本不敢查,也沒有權力去查。
本該能對捕快營監督的鐘殿、頤陵殿等宮中勢力,現在卻是被查的物件,根本無法調和。所以對於請聖旨,嬴政確實不好立刻給出回覆,而身後的群臣們,絕大部分都出現搖頭的模樣。
捕快營的權力已經很大了,查到與案件有關的人都要避嫌,而捕快營自己卻不需要避嫌。人們不禁想問,連秦王嬴政出現了錯處,都會受到三宮太后的責罵,難道捕快營的人比秦王還要牛,連避嫌都不用嗎?
在場的人都不笨,晨曦、林葉、李斯、尉繚等人替嬴政感到心疼。建立捕快營,本身就困難重重,外部的壓力嬴政都擔下來了。可這內部的困難,總要提出個章程,不能這麼一切以忠心為基礎吧。
忠義之說,那都是江湖勢力做的事,朝堂之上,忠義算幾個錢?口頭上說的忠君愛國,話說的頭頭是道,可一遇到自身的利益問題,連軍方的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必定加以阻攔。
嬴政想了片刻,嘆道:“你們暫且等一等,容我與幾位太后商議一下,這道聖旨,我雖有權下達,但也要兼顧各方的意見。”
“葉子,馬上傳遞訊息給小敏,讓她儘快趕去華陽宮,再傳訊給紫竹林和甘泉宮,請三位太后立刻與我商議此事。為了讓眾臣信服,也為了讓宮鳴等人安心,不必私下商議,就公開來說此事,這道聖旨,應不應該下?要下的話,又要如何下?”
林葉點頭,在趙翠的耳邊低語了幾聲,趙翠急忙傳音給幾家的聯絡人,很快聲音傳到了幾位太后那裡。
在鍾殿大發雷霆的敏代,聽到此事,馬上起身趕往華陽宮。臨走之前,又大聲命令道:“從現在開始,鍾殿所有人禁足,誰敢踏出各家殿門一步,打斷雙腿,身邊的下人全部處死,此事麗兒、潤兒監督。”
麗姬和羋潤急忙答道:“喏。”
兩人也感到壓力,這一次,敏代是真火了。有人膽敢在嬴政和林葉不在的短短几天裡,犯下了重大過錯,雖然敏代並沒有說犯了什麼錯,也沒有指出是哪些人犯的錯,但是她們知道,此事肯定與鍾殿的人有關,也與怡歡院那邊死去的林笙有關。
林笙的重要性,每個鍾殿的人都清楚,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做好了所有的準備,等著捕快營的人過來問話。
敏代快速地趕到到華陽宮,與華陽夫人傳了嬴政的口訊。
華陽夫人嘆道:“這個聖旨不好下,捕快營的權力已經這麼大了,如果再不加以限制,往後等捕快營壯大,絕對是一個尾大不掉的勢力,甚至比整個秦宮的權力還要大,此事確實需要有待商榷。”
“我能感到政兒心裡的壓力,別看眾臣在他的強勢下,建立了捕快營,還殺了一個皇族立威。可這暗地裡的爭鬥,絕對不會停息,恐怕會一直延續到列國統一以後都說不定還在暗鬥。”
“問到我這裡,我也不敢下這樣的聖旨,還得其他兩位一起加入進來,大家共同商議出個辦法。既不讓捕快營的人避嫌,又能避免他們以後有人會犯錯的法子來,不然的話,根本就不能下這樣的聖旨。”
敏代在旁點頭笑道:“華陽奶奶說的在理,他們只聽大王一人的命令,這也沒錯,但如果以後他們之中誰犯了錯,誰有權力去查呢?難道讓大王親自去查嗎?那肯定不行。大王為了統一列國,每天處理的政務就夠多了,還要與列國皇族勾心鬥角,還要平息民間比較大的幾股勢力,根本無心對身邊的人進行調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宮裡的機構已經夠多了,如果再添設新的部門,再多出一個鐘殿、北宮之類的出來,那大王就更沒時間處理朝政了。”
華陽夫人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呢。咸陽宮本來只有華陽宮為後宮之主,這個位置雖沒人敢動,但是隨後出現一個頤陵殿,確實分去了華陽宮的許多權力。然後出現了北宮,更是令華陽宮的地位下降到谷底,不得不推出鍾殿出來加以制衡。
可這一次,恰恰是鍾殿出現了問題,如果再添設新的宮廷勢力,誰敢說不會再出現問題呢?宮裡的勢力已經夠多了,已經不夠團結了,還是別再搞出新的部門,讓後宮鬧的雞飛狗跳了。更何況秦宮之外,還有個極其強勢的甘泉宮,那個宮的主人,可是掌握著真正的兵權,說話的口氣也比其他幾宮的人更有底氣。
硬朗的趙姬夫人,果然在莫愁女等人傳訊中,由內史肆的口中言道:“哀家沒有意見,先定個基調,這個聖旨要下,具體怎麼下,華陽宮和北宮商量著辦。但是不管怎麼下,都不能妨礙到捕快營的調查,這個部門既然建立了起來,就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讓宮鳴等人安心才行。”
“這人啊,如果有了顧慮,什麼事情都要避嫌,根本不能全心地做事。”
華陽夫人苦笑道:“趙姬妹妹,這個聖旨確實不好下,我們必須要商量個妥善的辦法出來才行,不能壓力都讓政兒一個人背。我們都老了,該承擔的就要承擔,不能給後輩們太大的壓力。”
夏姬納悶道:“我家宮鳴那孩子做事最沉穩,不會做出什麼謀取私利之事,我覺得下這樣的聖旨,能讓他更忠心地為政兒辦事。只要我們三位和政兒都同意,那些臣子們哪有反對的理由,本宮說的話,諒王翦、蒙武等軍方將領們,也不敢不聽。”
王翦、蒙武等人急忙低頭不語,他們受夏姬的威勢甚久,哪裡敢提出其他意見,何況他們也沒有想到對於下不下聖旨的問題所在。
華陽夫人心裡憋屈,這就是不如夏姬的地方,那些軍方將領們,絕大部分都聽夏姬的話,而不敢與華陽宮扯什麼關係。誰讓華陽宮是後宮之主,一切與後宮有關的事情,都是軍方避諱之事。而夏姬卻不同,往年曾在軍中待過,認識的都是王翦、蒙武父親那一代的人,他們自然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