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文字都記錄於竹簡,地圖繪在羊皮卷內。三樓能有如此規模的地圖,主要是鋪滿整個大廳的布帛。平民只能使用麻衣,而皇室和貴族,才能使用布帛。
巴家乃秦國糧倉,巴情清與嬴稷更是關係密切,貴族用度自然少不了。但能將地圖絹在布帛上,可以想象的到,巴家的財富是如何的驚人。
“天下大勢,自當一統。諸侯分封日久,不遵王、不聽令,都想做那天下最大的霸主。擋在他們面前的,除了列國本身,還有周朝皇室。”巴情清娓娓地敘說著。
周朝取代商朝,周天子八百年歲月,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周朝開國姬武王,以一場牧野之戰,打敗了商紂,結束了商朝的統治。
丞相姜子牙列出諸侯貴族,分封各地諸侯,卻沒有形成統一的中央調動,致使周王室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周厲王時期,改革失敗,發生了國人暴動,厲王逃離鎬京。
也就在此時,公元前841年為中國編年史的起始年,而之前的歷史事件卻失去了具體的時間座標。遊牧民族的入侵,攻破鎬京,致使大量的典籍記載遺失。再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洪流,流失了太多珍貴的痕跡。
西周與東周,二公並治,形成周朝強盛和衰敗的分水嶺。周幽王廢嫡立庶,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各地諸侯聽調不聽宣,逐漸強大起來。到了東周以後,列國更是坐大,周天子的權威,漸漸旁落。
巴情清言道:“周家的敗落,已經無法挽回,七國當中,不管哪家統一中原,必滅周室。而我看好的,自然是秦國。我大秦有四塞屏障,巴蜀糧倉,兵多將廣,常年與匈奴、戎等野蠻民族戰鬥,秦人是最不怕打仗的國家。”
“公子入秦,代表的是冷月和鬼谷,我們大家都看好秦國,有著共同的利益,自當聯合在一起。”
嬴政問道:“巴前輩,巴家想要什麼?”
直接點中核心問題,巴家太富有,他必須要獲得他們的支援。前提是,你要告訴我,你們想要的東西,只要把話題說開了,以後才能更好的合作。
巴情清認真道:“巴傢什麼都不想要,只想滅去周室,取回本屬於我們的九鼎。列國之中,唯有秦國能夠做到。”
放眼天下,韓國地理位置最尷尬,本身實力積弱,無力擴充套件。趙國剛剛被秦國打敗,人口劇降,能做個守城之國就很不錯了。魏國內部君臣矛盾、魏王與信陵君分為兩派,政策很難統一。燕、楚、齊三國國君氣魄不夠,如果沒有外界刺激,很難主動開疆擴土。
在這列國中,只有秦國所在位置合適,進可攻、退可守。秦人好戰,名將如雲,只要挺過這十年,未來當有一統中原之勢。有志之士都看到了這一點,卻因為嬴稷老邁,新的國君沒有產生,致使他們不敢提前站隊。
可巴情清不怕,不管下一任秦王是誰,都必須要得到巴蜀巴家的支援,位置才能坐的穩。因為她與嬴稷的熟絡關係,新的國君都會討好與她,方能在國策上,得到所有人的支援。
更因為巴情清與華陽夫人交好,能影響到的人物太多,不管是嬴子楚、還是嬴傒,想要坐穩那個位置,沒有巴家的支援,也不會長久。
私下裡,呂不韋經常來往巴蜀與咸陽兩地,他本身屬於商家,更能得到巴家的支援。而巴情清卻沒有主動站隊,她還在等,只要嬴稷不開口,她不會隨便站隊。
嬴柱很瞭解巴情清,也樂見其此,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巴家只等結果,不看過程,已經算是好的了。萬一巴家也參與奪嫡之爭,嬴柱還真沒辦法。
巴家的情報系統,一直佔據著秦王室的中心,冷月公子的身份別人猜不出,巴情清卻能分析出來。就算她還沒有理清楚這裡面的關係,在不久的日子裡,呂不韋肯定會告訴她。原因很簡單,嬴子楚想坐穩那個位置,就必須得到巴家的支援。呂不韋只要透露出這個訊息,巴家必定能影響到秦王室。
嬴政不知道巴情清知道多少,對這個巴家家主不熟悉,說話提問都很謹慎。
巴情清繼續言道:“士農工商,商家地位最差,公子請告訴我,如果某一天你上位,能否提高商家的地位?我不是為巴家替你說話,而是代表整個天下的商人在跟你說話。”
大廳幾人都不說話,想提高商人的身份,短時間肯定不行。畢竟周朝的影響太大,所有國家中,商人是低下的,社會地位連庶人都不如。而巴情清提出的問題,可以說很苛刻,冷月公子不是秦國人,卻依然說出了這樣的話。
情風不理解,蓋聶卻知道一些,但冷月公子的核心身份,他並不知道。只是鬼谷的家人說了,冷月公子代表了兩家,有秦人身份,再具體的,沒有人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