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姜、太任與姬考的母親姒氏,都在太姜院落之中等著他。姬叔君不在,西落鬼戎部落才拿下,不論是磨滅鬼戎俘虜的意志,還是修建適合姬周的城邑,都需要有人在那裡鎮守。
而姬叔君,素來就不喜歡一切典禮宴會之事,故此便留在了鬼戎部落之地。
“太祖母,祖母,母親,考前來拜別。”
姬考進來的時候,三位長輩,眼中表情都差不多,欣慰,不捨,擔憂,交錯複雜。
“我們的考兒,終於也長大了。”
太姜撫摸著姬考的頭,含笑對著旁邊的兒媳婦與孫媳婦說道。
姬考訕訕一笑,這種氛圍,融洽是融洽,可是一直以成人自居的姬考,難免有些尷尬。不過,再是尷尬,姬考也沒有拒絕這三位長輩。
無論是太祖母太姜,還是祖母太任或是母親姒氏,都是值得尊敬的的長輩,她們的道德賢明,絲毫不在祖父季歷之下。
只是可惜,此時的人間,已經不是神農氏之前的母系氏族,女子婦人要想在人間成就功績,實在是太難了。
“任氏,姒氏,等到考兒從殷都回來,我們也差不多要給他舉行婚禮了。你們這兩年,可要到附近方國,或者你們母族打聽一下,有沒有合適的女子。”
太任笑著點頭,問道:“考兒心中,可有什麼想法沒有?”
姬考連忙搖頭:“考還小,此事不急著考慮。”
開玩笑,現在的他,實際年齡還不足十一歲,雖然長相高大,與後世十五六歲的人無異,房事也無礙。但是,要讓他找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成婚,他是真的做不到啊。
太姜笑道:“不小了,你父親當年,就是十二歲便成婚的,十三歲你母親就懷了你。等到有暇,太祖母便回一趟姜氏,看看諸姜之中,有沒有適合的女子。”
如今姬周國勢,依然蒸蒸日上,太姜覺得,不久之後,她便可以考慮回自己的母族看看了。
當年出嫁之時,年少氣盛,立下了絕不向有邰氏求援的誓言。這些年因為姬周艱難,她也絕了回族之心,免得有求援之虞。以後好了,她便可以光明正大回族祭祖了。
“那好啊,祖母,你們姜氏之女,可是諸方國爭相求取的。要是有合適的,一定要給考兒求一個。”
姒氏連忙在旁鼓動道,諸多方國之中,最為出名的兩國女子,一個就是諸姜,一個就是諸姒。
前者是炎帝之後,以端麗淑嫻而聞名;後者則是夏后氏苗裔,以貌美絕世而聞名。
當然,姒氏可不能說自己一族的女子也好,要不然有自誇之嫌疑。
不過當時姬昌迎娶她之時,可是還有一首名傳諸方國的詩,因此而誕生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姬昌在渭水之濱遇到姒氏,對她的美貌,驚為天人,後知道姒氏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姬昌決定迎娶姒氏。因渭水無橋,姬昌決定於渭水造舟為梁,舟舟相連,成為浮橋,到有莘氏親迎姒氏,場面盛大。
“好了,不說這些了,我們自己平時留意就好了。”
見到太祖母太姜終於結束了這個話題,姬考終於鬆了口氣,這件事情,還是越晚越好吧,要不然,迎進一個十一二歲的女童,他還真是下不了手。
“考兒,你將遠行,太祖母這裡,有一件禮物送給你。”
太姜的神色,突然之間嚴肅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