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此時的殷商,是諸夏邦國之首,但是在一些祭祀上面,並不是所有邦國都和殷商一致。
就比如三牲的顏色,夏后氏尚玄,三牲為黑色;殷商尚白,三牲用白色;周人尚赤,三牲用紅色。
在巫廟祭壇上架柴焚燒祭品,這是祭天之禮;在祭壇下挖坑掩埋祭品,這是祭地之禮;在宗廟之外點燃火堆,這是祭祖之禮。
這一次的祭祀,祭天祭地與祭祖同時進行,場面頗為濃重,甚至姬季歷還違背傳統,讓周原百姓,都可以在旁觀禮。
周原百姓,都興奮不已,觀看這場祭祀,觀看那跪拜在姬氏宗廟門口的十二翟王。
十二翟王拜姬氏宗廟。
當看到這十二翟王,一個個如牲口一般,被縛於宗廟門口。
他們一個個如喪考妣,不敢多言的樣子,讓周人心中,洋溢著自豪。
戎狄,也不是不能擊敗;戎王,也是可以淪為周人的俘虜的。
百年被戎狄欺壓的頹然之氣,這一戰,一掃而空。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這是祭祀之後的酒宴之上,周公季歷親自所作之詩。既表達了姬季歷對如今周原四方,都有險可守,戎狄若想掠奪,再不如以前容易的開懷,又道出了他對商帝武乙的感激之情。
此時沒有人能夠想到,未來之時,最後一句“萬邦之方,下民之王”將會成為對周王的描述。
“列位,託祖宗先王之祐,拜商帝之助,如今我姬周擊破西落鬼戎,擒十二翟王。現在我決定,命我長孫姬考,作為我姬周之使臣,押解十二翟王進殷都,獻禮於商帝。”
姬季歷這話一出,所有周原的邦國重臣,都紛紛含笑點頭,應當如此。
除下太姜、姬季歷、姬叔君與姬昌之外,沒人知道,姬考這番進入殷都沬邑,還是受商帝武乙之召。
姬考走了出來,拱手作揖:“考必不辱使命,明日一早,便出發東去。”
姬季歷笑著說道:“好,你太祖父常稱讚你父,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如今,我也可以當著眾臣之面宣稱,我世當有興者,其在考乎。”
姬考笑笑不說話,看向了一旁的二弟姬發與還抱在姬昌懷中的四弟姬旦,目光之中極有深意。
“你此番東去,一路之上,要是遇到戎狄之人,則避讓一邊,不可與之直面;若是遇到我諸夏之國,則可以表明來意,宣我姬氏之名。”
其實,姬季歷對於姬考的安全,並不是很擔憂,畢竟有傅說與他同去。但是,該交代的東西,還是要交代一番的。
特別是,姬氏如今驅逐戎狄,俘虜戎王,難得有些微名聲,一定要讓沿路各大邦國,都記住姬周的名字。
先公遺願興周,周因何興?一是驅逐戎狄以示其威,二是傳聲諸夏以表其名,威名赫赫,才是興周。
姬考又是一躬身:“考謹記祖父教誨。”
“好,你去與你太祖母、祖母、母親一一告別,不要誤了時辰。”
傅說幾人,並沒有參加這次宴會,但是傅說已經和姬季歷約好出發時間,可不能讓姬考失約了。
他這話說完之後,姬考便告辭,去往了周公府邸,他太祖母太姜所居的院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