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朱慈烺進京
就在全天下多盯著京師的時候,舊朝太子朱慈烺卻莫名其妙的踏上了京師的履行,與之隨行的還有許多前朝的宗室。
大家都很幸福,可以重建神都回歸大明之手,他們這些不肖子孫死後也不至於無顏面對列祖列宗了。
眾人有說有笑,恨不得早日迴歸神京,祭拜宗廟。
至於徐梁的寬仁,早就被他們忘到了一邊兒,在他們看來,徐梁作為崇禎皇帝的舊臣,這般做法是理所應當的。
甚至隊伍之中,還有了徐梁並未朱氏之人,如今神都歸附,他也該還朝給朱慈烺了。
當然,這般說話只在宗室裡流行,因為到了眼下時節,再眼瞎的臣子,也不會再有這種幻想了。
朱慈烺的內心卻很複雜。
因為他想起了一個故事,韓林兒是在被太祖皇帝迎回的路上沉將的,此時此刻自己面臨的情景,與韓林兒何其相似。
若是有人意會錯了陛下的念頭,將自己殺死在半路,那可如何是好?
朱慈烺倒不是怕死,其實當時京師告破,他便自認為自己已經死過一次了,他是擔心自己死的沒有價值。
所以他特意囑咐車隊走的慢一些,儘量不要給別人留下口實,顯得自己非常急迫的樣子。
如果徐梁直接入京,他不會有什麼不滿意,甚至連皇姐也是認為,徐梁理所當然的,哦不,陛下應該理所當然的率先入京。
如今徐梁卻停留在天津衛,全天下的百姓都看著自己,朱慈烺只能硬著頭皮回京師,聽著大傢伙那沒有腦子的幻想,朱慈烺甚至一度想要自殺。
都什麼時候了,還想著當初的輝煌。
大明早就沒有了。
現在的大明,還是之前的大明嗎?
一群廢物,打天下的時候,一個個都不行。
到現在想著坐天下。
想桃子吃呢。
隨行的官員沒有宗室這般複雜的情緒,他們都很開心,恨不得一個個肋生雙翅去面見聖上,他們有的之前屬於忠於舊朝,有的屬於對大明失望之極,有的則是徐梁培養起來的臣子,不過此時大家都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參與這一場盛事。
一場開天闢地的盛世。
如今的陸路倒是通暢安全,經過大亂之後,北地百姓人心思安,只求吃飽飯。新朝派駐的各地行政官員或許不如國變之前的官員有文采,有些縣份裡的書吏甚至連字都認不全,然而工作效率卻比之前的官員高出不少。
程賢從一個商人,做到了內閣首輔,又是徐梁的岳父,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個掛名首輔的時候,他卻在睜著渾濁的雙眼,將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兩千年來,為官者只有大義,沒有綱領,百姓得遇一個好官,三生慶幸。碰到貪官汙吏,倒黴三年。如今陛下以天賜之才,將如何為官、要做些什麼,考核什麼,說得清清楚楚,就算是資質種下之輩,略加傳授,也能照本宣科,逐項對照,使民生大安。”程賢緩緩口述,讓門下學生書寫成文。
過了七十歲之後,程賢的眼睛就越發顯得珍惜,平日書信都由學生代筆。
這封信正是送往南京舊友手中,讓他們推薦門下資質尋常者考女丁科。選派入官,而不要去擠科舉的獨木橋。
相比科舉那種滿天下取三四百人的競爭型考試,文化水平考試和各種職業考試就顯得簡單而且人性。
再不是優中選優的糾結。而是量才而用,這無疑讓絕大多數讀過書,未讀得精的人有了一條入仕的途徑。
眼看著曾經看不起的人都成為了知府、參政,誰能不眼紅?大明最讓人仰慕的是進士麼?
不!是官身!
進士之所以被人重視,是因為進士官的上升通道更為通暢,而且能夠直達位極人臣的夢想。如果天家選士的方式偏向於國子監、女丁科,那麼受到重視的科目自然轉向了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