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不入京
在塘馬日夜兼程趕路的情況下,徐梁很快便知道了清軍已經放棄了京師的訊息,而且韃子走之前也沒有燒燬京師的建築,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同時也表明滿清皇室到宗室大臣,並未皆是愚昧之人。
若是他們敢燒燬神京,無疑是與大明將關係走向不死不休的局面,甚至憤怒的徐梁有可能想法設法的滅其種族,毀滅其宗廟。
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漢化的清國明顯是有了這方面的概念,所以雖然傷天害理的事情做了不少,但是卻沒有見事情做絕。
不過清軍走的山海關,恐怕讓新一師的壓力倍增。
好在隨著天下趨於穩定,這可以讓大明很多區域可以沉下心來搞建設,搞科研,熱氣球便是在這種環境下被數次改進,進而運用到戰場之中的。
莫要以為熱氣球是一個多麼簡單的東西,相傳諸葛孔明便使用過這種東西,但是之後便再也沒有人想過讓他上天,實在是讓熱氣球載人上天,對技術的要求太高,而且太過於危險。
大明朝能夠攻克熱氣球所面臨的難關,這證明徐梁一直推進科學技術教育的程序,得到了很不錯的回饋。
另外一條就是新招募計程車兵,也在以最快的速度補充到新一師,現在遼東師收復遼東南部區域的推進速度也非常快,已經跨越了蓋州。
只要能否守住這條防線,遼南也算是光復了。
這回韃子,自作自受了。
形勢一片大好,連帶著徐梁的工作日常都輕鬆了許多。
現在沒有過分要緊的國務,內侍都不會叫醒徐梁,讓他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睡眠。
不過新軍卻遲遲沒有開進京師,整個京師從最開始的期待轉變為猜疑,但凡是有點能耐的人都決定暫時離開京師,等到皇明入住京師之後,再回京。
這份猜忌多半還是因為剃頭的問題,以及隨著大明的形勢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擔心之前的特赦令是否還有效果。
在這一片人心惶惶之中,徐梁只是派出了一個低階文官團隊,先接手了順天府州縣的民生和政務。
至於順天府尹這個職務,徐梁到現在還沒有現成的人手。吏部倒是推薦了一些,在河南、山東擔任過高官的文臣,的確是能遵守規矩,踏踏實實做事的不二人選,以他們的才幹,配合徐梁的新政,擔任一方布政使確實綽綽有餘。
但順天府名為順天府,但是實際上卻是正三品的高官,用的可以說是銀色的官印。
順天府尹用不好,保證你眼皮子底下冒火。
徐梁日後身為整個帝國的君主,恐怕再也沒有什麼機會出京師了,有什麼制度、策略都需要地方試行。
遠的看不到,近的只有順天府,若是派個無能的官員,那真的是給自己添堵。
正是因為如此,在有合適的人選之前,徐梁不會任命順天府尹。
“陛下,因何不先進京,再做安排?”柳如是對於京師這種環境乾燥的地方其實並不是非常喜歡,而且京師死了太多的人,他總是感覺裡面瀰漫著一股陰氣,遠遠的看著就渾身發冷。
但是作為臣下,卻要做到應盡的責任,京師近在眼前,遲一步卻是要生變的。
當然,除卻柳如是,徐梁身邊兒的很多臣子都認為,進入京師,便是天大的好事,那可以說是脫離苦海,再也不用沒日沒夜的假扮,以後再做事情也可以隨性一些。
“神京丟失於先皇之手,為李自成所佔,後李自成倒行逆施,京師為清軍所破,清國主順治僭越稱帝,表面上祭祀了天地祖宗,實際上與鳩佔鵲巢無異。如今京師雖然光復,但是主人依然未到,我貿然進城,與滿清又有何區別?”徐梁的想法很固執,我雖然在金陵稱帝,但是我依然是崇禎的臣子,我這般進京,終究還是亂臣賊子。
陛下,竟然想到了這一點。
徐梁如果此時進京,身為君主,其實眼下根本無人敢說道,因為與朱家的君主連連失地,連京師都丟棄相比,徐梁是真的挽救社稷於傾倒之間,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況且徐梁驅除韃辱,再造中華。
與當年的朱元璋的行蹤幾乎差不多,行事差不多。
可以說是真真正正的得國之正,再造中華。
他此時入京,根本沒有人會說什麼。
甚至後世的史官,也必須在史書上承認,徐梁作為君主,拯救是整個民族的命運,是大大有功於民族的。
但徐梁卻沒有,他堅持著要等朱家的總是子孫,還有他的皇后都到齊了,再入京師,而且計劃表也已經排好,進京師第一件事情,是祭拜宗廟,而第二件事,便是要是堂堂正正、風風光光的祭奠為國事而死的皇帝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