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老友相見
“有人在南京說,受了皇族密詔,要起兵勤王,共襄義舉。”徐梁說道:“這不是孫可望自己瞎搞,是有人唆使。”
“是何人?”程賢和李邦華滿臉震驚,前方大戰將起,後方不穩可是大忌。
“都是些對朕登基稱帝不滿的人物罷了,朕終究是太仁慈了些。”徐梁的話落地有聲。
在場的眾人都是久經朝局鬥爭的人物,如果說孫可望瞎折騰,伸手按死他便是了,可現在送來密報,說有人鼓動,想要釀成大案。
而聽陛下這一絲,幹這事兒竟然多半有皇族參與。
而僅僅是有這些肯定是不夠的,還缺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道義。
眼下大明越來越強,只能內部攻破。
如此想來,這道義的由來,就很明顯了。
按照徐梁的本意,之前大明困頓,自己身為皇帝陛下,大多數戰事都要在最前線指揮,雖然未必需要跟兵書寫的那般與軍事同吃同睡,但是起碼要讓將士時刻看見自己。
看到他們的皇帝陛下在與他們並肩作戰,而不是躲在後面坐享其成。
這便造就了徐梁無與倫比的在軍中的影響力。
天津衛大戰將啟,大明迎戰,徐梁承認自己有賭博的成分。
按照賭博的邏輯來說,這一次自己付出的賭本不低,如果打贏了,滿清會加速退出京師,若是敗了,明軍勢必會退縮,甚至很多光復區都要重新淪陷。
對大明好不容易鼓舞起來計程車氣也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就在這個時候,南邊兒竟然出事了。
這時機把握的很不錯。
徐梁不能排除自己人乾的可能性,但更有可能有人與滿清暗通曲款。
為了打天津衛這一仗,山東布政使司民兵三抽一,河南布政使司民兵六抽一,組成了兩萬人的衛戍師,負責保護天津衛的糧道安全。
除了這支部隊之外,各地新軍營以最快的速度集結,組成預備役部隊,總數接近五萬人開赴前線,作為第一師和第二師之間的策應。
而之前與蒙古人的交鋒,導致蒙古人重新低頭。無數的戰馬透過山西和山西運送到了大明,徐梁大手一揮,全都給了馮先奇,讓他組建騎兵部隊。
當然,大多數馬匹不適合騎兵使用,最終的結果是馮先奇挑選之後,更多的馬匹成為運輸部隊的馱馬,以彌補精銳部隊物資運輸機動性問題。
“給了咱們這多馬,就是為了加快咱們的速度。從今天開始,所有人都雙馬,老子從未打過這種富裕仗,所有人不必愛惜馬力,給我往天津衛衝。”馮先奇發了狠心。
馮先奇和徐敬業本身都是精銳的騎士出身,要教會手下騎馬並不是難事。
徐梁越發的堅信,人民的汪洋大海是不可戰勝的。他命地方基層官員,一定要下鄉鎮,下村鎮,組織當地的百姓捐獻愛心。
臨沂最為讓徐梁震驚,兩個軍屬女子,動員鄉親,兩日便做了讓徐梁回味不已的六千斤的雜糧煎餅。
“在這段時間內,表現突出的百姓家庭,要賜擁軍之家的牌匾。”
“還有民兵隊不能閒著,讓大家操練起來,發起消滅匪患活動,當地一切馬匪、土匪、山大王,願意投降的給一條活路,不投降的允許各地的民兵隊伍,在當地官府的組織下,聯合剿滅。”
“表現優良的民兵隊伍,提供轉正為現役軍隊的名額。”
一切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除了南方。
正是孫可望的忽然動作,讓徐梁本來準備好去天津衛親自指揮的計劃戛然而止。
更大的麻煩是,徐梁手中的精銳本意是對抗多爾袞的,現在不得不抽調部隊,剿滅孫可望。
徐梁現在最恨的便是那些說自己篡位的話。
老子東征西討,拯救漢人江山,而且是明朝宗室先動的手,老子純屬是自衛反擊。
實在不行就用李化鯨吧。
“李化鯨的山地部隊本來就是為了攻略川蜀的,可命其阻斷孫可望前進的道路,防止其東進。”徐梁對李化鯨的戰鬥力還是頗為信任的。
李巖等人也舉得李化鯨可行,雖然李化鯨的兵馬總數不如孫可望,但是既然是防守,就可以靠城池和人數彌補。